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過度網路交流 小心變得自我冷漠

同坐一個屋, 卻不知道身邊的兩個人在說些什麼, 只能聽到敲擊鍵盤的聲音;通知、公告全部用電子郵件發送;逢年過節改用祝福短信, 變成無聲的問候;網路聊天代替了“侃大山”, 網上購物代替了“討價還價”……這些場景是不是正發生在你的身邊?

電子化、資訊化的溝通方式正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 甚至有人說, 我們進入了一個不用開口說話的“默聲時代”:見到新朋友, 沒說幾句話就問“有 QQ或MSN嗎”;等公車或地鐵, 不約而同地拿出手機, 自顧自地看小說、發微博……大學生小波無奈地說, 中學時熱鬧的同學討論場景已經看不到了,

現在回到宿舍, 大家都是對著電腦各忙各的;而白領阿強也說, 辦公室裡常常都是“一言不發”。

進入科技時代, 大量的資訊湧進我們的大腦, 為了加快節奏、節省時間, 發條短信、在網上留個言等, 前回後果一看便知, 不用出門、也不用反復解釋, 為高效率生活提供了便捷, 而且能隨時聯絡遠方的客戶和親朋好友等。 而同時, 激烈的競爭讓人們變得敏感, 非常在意利益關係, 不開口說話, 既可以避免插嘴打擾別人的尷尬, 也不會擔心隱私被人聽見, 防止造成不必要的糾紛。

可在便捷的同時, 我們有必要認識到, 生活中情感交流的最好方式是面對面的交談。 因為文字語言只能表達7%的資訊, 其餘93%的資訊是通過聲調、語氣、身體語言等傳達的。

“默聲”交流, 很難形成鮮活完整的印象, 久而久之會讓人際間的情感變得淡漠, 不安全感上升。 此外, 這種交流方式容易讓人過多關注自我, 忽略他人和社會, 甚至越來越會偽裝。 一些不懂“高科技”的老人面對這種情況, 則會產生孤獨無助、與世隔絕的感覺。

面對面的交流, 能帶來最真實的感受, 是建立情感的最佳方式。 對於身邊的朋友, 我們不妨多找機會、當面交流。 比如在單位午休時, 大家聚在一起吃飯聊天, 或者每週某天下班後一起唱歌、打球;朋友之間不定期地組織郊遊、聚會;每週記得抽時間看望父母, 和父母一起吃飯、看電視, 陪老人嘮嘮家常, 談談國事等。 對遠方的朋友, 在保持郵件、網路聯絡的同時,

遇到一些“大事”, 比如結婚、生子等, 也最好通個電話, 聽到對方的聲音, 感受相互的關注。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