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男子誰個不善鍾情, 妙齡少婦哪個不善懷春。 這是人性中的至潔至純, 為什麼從此中有慘痛飛迸?”(歌德)
這什麼人性中會飛迸慘痛?
首先, 我們看一下個體情感的發展史。 兒童時代, 男女之間是毫無顧忌地在一塊兒玩的;到了少年時代, 男女之間表面上表現著互不關心, 避開來往, 女的往往批評男的“野蠻, 討嫌死了”, 男的批評女的“扭扭捏捏, 真討厭”。 其實, 他們內心深處卻都產生著對異性的愛慕的關心意識;之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身體的發育, 特別是性的成熟, 這個關心意識逐漸增強, 到了青年初期,
其實, 我們再看一下個體理智的發展史。 兒童少知寡識, 天真爛漫, 姑且不說。 且說青年男子和妙齡少女, 他們由於知識經驗不足, 社會閱歷有限, 對人生看法單純, 所以, 表現于思維, 活躍而多偏激, 容易為現象所蒙蔽, 表現于情緒, 豐富強烈而不穩定, 表現于行為, 精力充沛而容易冒失、易受暗示, 表現於人生觀, 雖已超形成而仍未定型。
處在這樣的情感與理智不夠協調的心理狀態下,
這樣的早戀, 試問, 有多少幸福基礎?
鄧穎超大姐告誡我們:“真摯的持久的愛情, 不是‘一見傾心’, 因為相互的全面的瞭解, 思想觀點的協和, 不是短時期能達到的, 必須經過相當的時期才能真正瞭解, 才能實際地衡量雙方的感情。 ”
可見, 人性中是否飛迸慘痛, 關鍵是選擇戀愛的時機。 早戀如押寶,
戀愛時, 為了能有充分的時間更客觀地瞭解對方, 做到思想觀點更協和些, 男女相處應“發乎情, 止乎禮義”, 保持一定距離, 保持冷靜頭腦, 力避敏感的挑逗語言, 力戒輕佻的猥狎行為, 確保愛情純淨、晶瑩。
(以上內容僅授權家庭醫生線上獨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