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無法忍受別人批評我的工作

只要身在職場, 總有可能被批評工作沒有做到位。 你的老闆批評你, 你的老闆還有他自己的老闆, 他照樣也可能挨批, 除非都做老大……想不到的是, 被批評工作這事能把我們當中很多人傷得挺重的, 就好像一切都要完蛋了。 這種增強的敏感從何而來?如何建設性地面對?

30歲的卡琳娜是廣告代理人, 她情緒激動地說:“我幾乎把所有心血都放在工作上了!聽到有人貶低我的工作, 我心裡極為難受。 我感覺自己遭到了攻擊, 非常惱火, 於是我極力為自己辯護。 ”對於37歲的客戶主管秦茗來說, 此時的感覺是恐懼大於憤怒,

“我覺得自己讓別人失望了, 我感覺自己一無是處, 而且其他人很快都會發現這一點。 ”

心理治療專家們認為, 這種過度敏感的反應是由自我認同較低造成的, 其根源是童年時期的經歷。 精神分析專家維琪尼·梅格雷(Virginie Megglé)解釋說:“可能我們小時候非常敏感, 但父母又沒有時間或者不能理解, 沒有給我們足夠的關注幫助我們超越內心的恐懼。 或者正好相反, 他們過度地保護了我們, 卻‘忘記’教會我們如何遠離他們去生活。 ”於是, 賦予自身價值的能力未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維琪尼·梅格雷補充說:“工作的價值很可能被用來補償一種強烈的‘低人一等’的感覺。 ”

將職業成功置於過高的地位

根據自己的觀察, 精神治療專家克特琳娜·埃姆萊-佩里索爾(Catherine Aimelet-Périssol)總結道:“某些人在遭到批評的時候,

不會將其視為對自己工作的評價, 而是把它看作是對本人的否定。 這是一種常見的認知畸變:當一句話或一個舉動受到批評的時候, 他們感覺自己說的所有話或做的所有事都遭到了否定。 ”這種心理“短路”源自兒時對得到好評的渴望, 產生於家庭和學校, 尤其是學校。

這種渴望在如今這個社會進一步被激化, 因為現代社會將職業成功視為個人成功的關鍵所在。 根據精神治療專家、心理培訓師貝爾納·薩納奈(Bernard Sananès)的觀察:“很多人在工作中尋求自身的價值和承認。 當他們受到批評時, 他們感覺自己的整個生命都被撼動。 ”更別說在今天的社會中, 人們的職業不安全感愈來愈強。

維琪尼·梅格雷明確地指出:“失業有可能造成的悲劇後果, 進一步加大了那些‘僥倖’還捧著飯碗的人從心理上對工作的‘過分投入’。 ”

從前的創傷被喚醒

為什麼一個小小的異議就會導致如此強烈的反應呢?“讓人害怕的不是批評本身, 而是批評激起的感覺和印象, 它們與過去的經歷是密不可分的。 這些經歷會在人們的眼前重現, 喚醒自尊心曾經遭受的創傷:那些被蔑視、貶低、侮辱的場景在人們的腦海中快速閃過。 ”當然, 人們隨後會想到一些積極的經歷, 比如成功和鼓勵, 它們可以包紮這些傷口。 但維琪尼·梅格雷肯定地說:“對於一個脆弱的自戀者來說, 別人的意見會導致一種早期的恐懼的復蘇,

即被拋棄的恐懼。 ”

取悅別人的願望受挫

最能讓人心理失衡的批評, 經常來自“老闆”, 因為“老闆”代表著一種父母式的形象。 維琪尼·梅格雷告訴我們:“我們的童年會象徵性地在職業生活中再現。 為了晉升, 為了得到認可, 為了能夠證明自己對現有的職位當之無愧, 我們總是想方設法地取悅自己的上級:客觀地說, 是為了成功;如果主觀地說, 是為了佔據‘老闆’心中首要的位置, 以避免遭到解職。 ”

見證:他們是如何擺脫的?

■ 大維, 37歲, 實驗室化驗員

以前, 我神經過敏到了極點。 後來多虧妻子的幫助, 我終於明白了:批評也可以是一種愛的證明。 當妻子給我提意見的時候, 我對自己說她這麼做是為了我好。 她這種境界和視角, 是我不可能完全擁有的。

我試著在辦公室裡也採取這種方式。 在那裡, 同事的評價可不總是愛的證明, 不過退一步說, 我們不會去批評一個我們毫不關心的人。

■ 康采妮, 28歲, 銷售人員

我還沒有找到一個神奇秘方, 能夠避免自己在聽到別人的批評時心理崩潰。 但至少, 我知道自己的反應有些神經過敏!所以, 一旦我被迫“吞下一顆苦果”的時候, 我總是努力重新審視讓我感到不舒服的語言。 對方的話是惡意的, 還是不經意的?實際上, 我試著通過反思來理解對方的意圖。 然後, 我進行挑選。 我把那些在我看起來沒有根據的批評放在一邊, 比如我的女老闆心情不好時的無理宣洩。 然後, 我接受那些真正的建議。

如何應對?心理治療專家的建議

■ 貝爾納·薩納奈(精神治療專家、心理培訓師)

讓人心理失衡通常並不是批評的內容,而是其形式。反問自己:我希望對方如何表達這個意見,而讓我能夠接受?把自己的反思告訴對方,然後和對方一起改進。我們沒有學會如何表達和接受理性的和建設性的批評,但是我們隨時可以開始這種自我教育,並學會更好地與人溝通。

■ 維琪尼·梅格雷(精神分析專家)

對工作的批評從來都沒有對錯之分。它會喚醒人們對某個童年創傷的場景的回憶。是哪一個呢?問自己,我什麼時候感覺遭到貶低和侮辱?也許來自兄弟或姐妹,也許發生在學校裡。在自己的過去中尋找,發現這種讓我們感到痛苦的批評到底對應著什麼經歷。然後,思考如何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批評:當我們能夠更好地表達批評的時候,我們也自然能夠更好地接受批評,這是我們成長的機會。

■ 貝爾納·薩納奈(精神治療專家、心理培訓師)

讓人心理失衡通常並不是批評的內容,而是其形式。反問自己:我希望對方如何表達這個意見,而讓我能夠接受?把自己的反思告訴對方,然後和對方一起改進。我們沒有學會如何表達和接受理性的和建設性的批評,但是我們隨時可以開始這種自我教育,並學會更好地與人溝通。

■ 維琪尼·梅格雷(精神分析專家)

對工作的批評從來都沒有對錯之分。它會喚醒人們對某個童年創傷的場景的回憶。是哪一個呢?問自己,我什麼時候感覺遭到貶低和侮辱?也許來自兄弟或姐妹,也許發生在學校裡。在自己的過去中尋找,發現這種讓我們感到痛苦的批評到底對應著什麼經歷。然後,思考如何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批評:當我們能夠更好地表達批評的時候,我們也自然能夠更好地接受批評,這是我們成長的機會。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