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多動症即注意缺陷多動障礙, 主要表現為智力正常的小兒, 具有與年齡不相符的注意力集中困難, 活動過度, 和易衝動。
多動就是多動症嗎?
多動並不是小兒多動症的唯一特徵, 事實上, 在多動症患兒中, 有些並沒有活動過多的表現。 這種類型多見於女孩。 她們平時並不多動, 甚至呆滯, 看上去很文靜;上課時沒有過多的小動作, 能夠安靜的坐在座位上。 但是, 不知道老師講課的內容。 她們突出的表現是注意力渙散, 心不在焉, 全然沒有聽進去;下課時也很少活動。 她們的性格較內向, 膽怯、固執、不靈活,
這類小兒雖不多動, 但其他的多動症的臨床表現都不同程度的存在, 而且最突出的表現是注意力不集中, 學習困難, 反應遲鈍, 做事拖拉。 有上述表現的孩子亦有可能患有多動症, 家長應予以重視。
小兒多動症也就是注意缺陷多動障礙, 是一個症候群。 到現在位置多動症的病因還不確定, 但是對小兒的影響是很大的, 需要及時治療。 那麼, 小兒多動症不治有什麼危害呢?下面具體介紹一下。
小兒多動症不治有什麼危害?
專家表示, 多動症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可表現為不同的症狀。 在學齡前期, 可表現為行為紊亂,
專家指出, 小兒多動症要注意及時治療。 多動症青春期可能出現人際交往障礙;加上這個時期學業的難度越來越大了, 也可能出現學業上的挫敗。 長此以往往往會影響孩子的個性的發展。 專家表示, 有部分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後有些症狀, 像衝動、多動的症狀會逐步減輕,
多動症孩子比較衝動, 做事比較少考慮, 也比較魯莽, 所以容易受傷。 而因為注意力不集中, 這些孩子的學業成績也一定是要受到影響的, 長期下去, 就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 這個家長朋友需要引起重視。
父母怎樣教育多動症的孩子?
很多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但是卻經常見到一些父母為孩子的表現而苦惱。 這些孩子表現為:活動過多、注意力不集中、書寫潦草;還有的孩子任性、不合群, 缺乏自我克制能力, ;或行為幼稚、怪僻, 肢體抽動, 或行為無目的、貪玩、翹課、打架, 甚至說謊、偷竊等, 教育也無濟於事。 少數病例成年後, 還留有性格和行為缺陷。
一、加強集中注意力的培養。
對於這類兒童應逐步培養其靜坐集中注意力的習慣。 可以從看圖書、聽故事做起, 逐漸延長其集中注意力的時間。 也可把他們安排在教室的第一排座位上, 以便在上課時能隨時得到老師的監督和指導。 如果兒童在集中注意力方面有所進步, 應及時表揚、鼓勵, 以利於強化。
二、要求必須切合實際。
首先, 家長應該瞭解多動症的特點, 對於多動兒童的要求, 切莫像對待正常孩子那樣嚴格。 只要求他們的多動行為能控制在一個不肽過分的範圍內, 就可以了。 提要求不應過於苛求。
三、培養有規律的生活習慣。
對這類兒童應從小培養其有規律的生活習慣。
四、培養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對於這類兒童, 應耐心地反復地進行教育和幫助, 培養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消除他們所存在的緊張心理, 幫助他們提高自控能力。 父母應和醫生經常保持聯繫, 幫助醫生瞭解教育孩子的情況, 徵求醫生關於治療上的指導性意見, 有條件時, 應爭取醫生、家長、教師三方面的合作, 共同搞好教育。
五、把過多的精力引導起來。
對於這類活動力過多的兒童要進行正面的引導, 使他們的過多的精力能發揮出來。 家長和老師要組織他們多參加多種體育活動, 如跑步、打球、爬山、跳遠等,如有條件,應安排他們做一些室外內活動,使他們過多的精力能釋放出來。但是,在安排他們進行活動時,應注意安全,避免危險。
如跑步、打球、爬山、跳遠等,如有條件,應安排他們做一些室外內活動,使他們過多的精力能釋放出來。但是,在安排他們進行活動時,應注意安全,避免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