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皮膚科>正文

過敏性紫癜的病發因素

過敏性紫癜又稱紫癜, 是侵犯皮膚或其他器的毛細血管及小動脈的一種過敏性血管炎, 多發生于男性兒童, 男性較女性多見, 起病前1~3周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特點是血小板不減少性紫癜, 常伴腹痛及關節症狀。 病因有感染、食物過敏、藥物過敏、花粉、昆蟲咬傷等所致的過敏等, 但過敏原因往往難以確定。

過敏性紫癜表現為皮膚瘀點, 多出現于下肢關節周圍及臀部, 紫癜呈對稱分佈、分批出現、大小不等、顏色深淺不一, 可融合成片, 一般在數日內逐漸消退, 但可反復發作;病人可有胃腸道症狀, 如腹部陣發性絞痛或持續性鈍痛等;可有關節疼痛;腎臟症狀,

如蛋白尿、血尿等, 多見於兒童。 治療包括盡力找出過敏原因並加以避免;使用抗組胺藥物如苯海拉明、異丙嗪、安其敏、撲爾敏等及糖皮質激素等。

該病患者常見皮膚出血點, 故心理較緊張, 應安慰病人, 介紹康復病例, 使其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 應注意生活調節, 急性期應臥床休息, 少活動, 因活動可加速血液迴圈, 加重出血, 緩解期經常參加體育鍛煉, 增強體質, 預防感冒, 應積極清除感染灶, 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應避開一切過敏原, 防治該病的誘發因素。 飲食調節也很重要。

過敏性紫癜的直接病因往往很難確定, 其有關因素有:

一、感染 細菌(以β溶血性鏈球菌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最多見,

此外尚有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結核桿菌)、病毒(風疹、水痘、麻疹, 流感)和腸道寄生蟲。

二、食物 魚、蝦、蟹、蛋、乳等食物異性蛋白。

三、藥物 抗生素(青、鏈、紅、氯黴素)、磺胺類、異煙肼、解熱鎮痛藥(水楊酸類、保泰松、奎寧等)等。

四、其他 如寒冷、花粉、蟲咬、疫苗接種等。 上述因素引起抗原—抗體複合物反應, 此複合物沉積於血管壁或腎小球基底膜上, 並啟動補體, 釋放過敏素等, 損害毛細血管, 小動脈, 引起廣泛的毛細血管炎, 甚至出現壞死性小動脈炎, 使血管壁通透性和脆性增高, 導致皮下組織, 粘膜及內臟器官出血, 水腫。

胃腸道及關節等可有類似改變。 腎臟病變多為局灶性輕型腎炎, 嚴重者可有腎小球毛細血管灶性壞死或全腎受累。

也有學者認為本病屬速髮型變態反應, 大量IgE。 吸附在肥大細胞上, 後者釋放的生物活性物質引起上述損害。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