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皮膚科>正文

專家解析灰指甲的三大有效療法

灰指甲的致病因素

1。 致病菌

灰指甲的致病菌大致分為皮膚癬菌、酵母菌及皮膚癬以外的黴菌三大類。 皮膚癬菌可分為: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酵母菌主要表現為近平滑念珠菌和白念珠菌;黴菌可分為:枝頂孢、麯黴、加拿大甲黴、短帚黴、暗色柱頂孢、無色柱頂孢。 灰指甲主要由皮膚癬菌感染引起, 其中以紅色毛癬菌感染最為常見。

2。 促發因素

(1)環境因素:灰指甲發病與季節有一定的關係, 一般在溫暖潮濕的季節發生率較高。 溫暖且多雨的春夏季節癬病容易發作, 相比較而言寒冷乾燥的秋冬季節發病率較低;灰指甲還與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息息相關,

如果長期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下生活或工作, 那麼灰指甲的發病率將明顯提高。 (2)個人因素:對於長期不注意個人衛生的人而言, 穿不透氣的鞋或者不經常換洗襪子等, 都會給真菌的提供溫暖、潮濕、陰暗的生長環境。 此外, 指(趾)甲若受到外傷或衝擊, 一定要處理好傷口, 一旦真菌侵入缺口離灰指甲也就不遠了。 (3)疾病因素:灰指甲感染與手足癬有一定的關係, 很多患者往往都是先患有手足癬, 然後才感染灰指甲;灰指甲還與機體免疫功能有一定的關係, 如糖尿病、AIDS、長期大量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時, 本病的發生率高且重症。

3。 好發因素

灰指甲的男女發生率是不一樣的, 而且發病幾率與年齡密切相關。 據研究者統計發現, 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 且中老年發生灰指甲的幾率要比年輕人高。

灰指甲的臨床症狀

1。 甲板混濁

甲真菌病為什麼又叫“灰指甲”, 就因為真菌入侵甲板或甲床後, 大量的真菌繁殖刺激角質物的堆積, 使甲板變得混濁、不透明了, 給人一種灰濛濛的感覺, 故而因此得名。

2。 甲板增厚

除了甲板變混濁之外, 甲板增厚也是灰指甲的一大特點。 主要因為甲板中的角質物受到真菌的作用而不斷堆積, 使得甲板增厚, 病甲通常比健康指(趾)甲厚2-3倍以上。

3。 甲板變脆易碎

甲板受到真菌的侵入, 角質蛋白被角質溶解酶溶解, 形成細小的角質顆粒。 病甲通常變脆,

缺乏韌性容易脫落。

灰指甲的三大治療方式

1。 外用抗菌藥物

外用抗菌藥物應當對症治療, 最好是根據致病菌的不同有針對性地使用。 通常甲板感染程度輕一些的容易治療, 感染程度嚴重的療效較差。 有些外用抗菌藥物本身難穿透甲板, 則需要除甲後方能起到抗菌作用。 目前治療灰指甲的外用藥物有以下兩類:(1)咪唑類藥物主要有:克黴唑、益康唑、咪康唑、酮康唑、聯苯苄唑、硫康唑、噻康唑、胯康唑以及其他的咪唑類藥物。 (2)丙烯胺類藥物主要有:萘替芬、三並萘芬、環匹羅斯胺、阿莫洛芬等。 較為常用的外用抗真菌藥物有噻康唑、阿莫洛芬、環匹羅斯胺、聯苯苄唑較其它抗真菌藥物或劑型要好。

2。 口服抗菌藥物

口服抗菌藥物也需要有針對性的治療,

有些病人適合服用口服抗菌藥, 有些病人則不適合, 這點一定要引起重視。 灰指甲患者切記要在正規醫院大夫的指導下服用藥物, 切勿亂服用。 灰指甲有很高的發病率和復發率, 它不像細菌是單一的感染, 而是很多種真菌的感染, 至今仍是一個難以攻克的公共衛生難題。 到目前為止口服治療灰指甲的常用藥物有五個:灰黃黴素、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

3。 外科除甲療法

除甲療法就是用外科手段或者化學方法將有病的甲板去除, 此方法最為常用的就是拔甲療法。 除甲療法可以通常是一種輔助治療, 一般去除病甲後可以縮短外用抗菌藥及全身治療灰指甲的療程。 如果單純採用外科除甲療法治癒率較低且容易復發。

溫馨提示:大家只有充分掌握本病的致病因素之後, 才能從根本上對灰指甲說“不”。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