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陽”更易發展為肝癌
據瞭解,
“大三陽”轉為“小三陽”並不困難,
46.2%的病人並未進行治療而e抗原自動轉陰。
但人群中大量的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或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
卻絕大多數是以“小三陽”模式存在的。
另外還有數字表明,
人群中88%的肝硬化與乙肝病毒感染有關,
主要模式為“小三陽”(40.79%)和“小二陽”(28.71%),
兩者共占69.5%,
而“大三陽”僅為30.5%。
乙肝表面抗原為陽性的病人占了83.95%,
其中“小三陽”占53.69%,
而“大三陽”僅占4.32%,
“也就是說‘小三陽’轉變成肝癌的幾率要比‘大三陽’高12倍多。
”
控制慢性乙肝 關鍵要防肝癌
專家指出,
他們在臨床中發現部分患者在治療乙肝時存在著“抗病毒治療太貴,
專家們認為, 慢性乙肝治療目標是阻止其向肝硬化和原發性肝癌演變, 所以抗病毒治療不容忽視。 而轉氨酶升高正是乙肝抗病毒治療的最佳時機。 因為此時人體內的免疫細胞正處於啟動狀態, 治療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專家指出, 長期以來, 許多病人或醫生, 由於對乙肝的發病特點缺乏全面瞭解, 經常給病人灌輸只有“陽轉陰”才有效, 病情才穩定, 否則就可發展為肝硬化或肝癌等觀念。
專家指出, 這種片面追求陽轉陰的認識誤區不但治療效果不佳, 反而會讓患者用藥過度, 並給他們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和經濟壓力。
過去認為乙肝檢查指標陰轉了, 病情自然也就好轉了。 現在看起來, 這些認識是過時的, 甚至是錯誤的。 乙肝轉陰未必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