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現在的大學生如何與人相處

高校開學前後, 有關“送子大軍”的討論沸沸揚揚, “87後”大學新生被認為是“不夠自立”、“不夠成熟”的一代。 暑假期間, 在某大學新生論壇上, 曾經出現一個惹眼的帖子《啥都不懂的同志多嗎?》。 帖子說, “在網上轉了一圈, 發現大家懂得可真多。 像我這樣連大學課程等一系列名詞術語都沒怎麼聽說過的人, 能趕上大家嗎?”看完這個帖子, 擔憂的人恐怕不僅僅是這位新生自己了。 於是, 便出現了另外一種場景:未進校門先找關係開發人脈, 多方打探摸清校園生存規則。 然而, 大學新生進校前開發人脈, 打探校園生存規則,

又讓這一群體顯得頗為“成熟”。

不可否認, 新生顯得“成熟”, 一方面是受父母的影響, 孩子上大學了, 怕他們出遠門“受委屈”, 父母急於向他們灌輸自己的“人生經驗”, 有條件的還親自幫忙“打點”;另一方面是網路等發達的通訊手段導致的變化, 使得通過網路廣交朋友成為現實, 便於提前瞭解學校和學業情況。 這些本無可厚非, 結識新同學並不是壞事, 但需要指出的是, 要適當把握方向, 不能失去了“度”的量衡。 儘管這些提前社會化的新生還是少數, 但是出現的問題和新生心理上的變化卻不容小覷。

人際交往最基本的動機就在於希望能從交往物件那裡得到自己需求的滿足。 大學生們活動的範圍主要是在校園內, 其接觸的對象主要是同學和老師,

主要任務是學習, 因而他們之間的交往動機應該比較單純, 如結識朋友、切磋學問、交流資訊、溝通感情等, 而不是帶有濃厚的功利色彩。 但隨著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與畢業自主擇業的要求, 當代大學生的人際交往顯示出了新變化, 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進行人際交往是為了“結交更多的朋友、豐富大學生活”, 還有的大學生把“有利於將來事業發展”作為社交首要目的。 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當代大學生的人際交往中實惠性需求增加的特點, 表明當代大學生交往的社會化特徵更加有所強化。 而今, 如今大學生未進校門先找關係開發人脈, 多方打探摸清校園生存規則, 也讓我們對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狀態多了一份憂慮。

一位阿拉伯哲人說過:一個沒有交際能力的人, 猶如陸地上的船, 是永遠不會漂泊到人生大海中去的。 社交能力應當是大學生的基本能力之一。 可憐天下父母心。 家長擔心孩子受委屈, 讓孩子提前結識同學、熟悉校園不是壞事, 但我們的家長不能過於“大操大辦”。 人際交往是為了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順利度過大學生活, 同時也為將來的工作和社會生活打下基礎。 因此, 在對學生進行人際交往指導的過程中, 父母在引導他們充分認識人際交往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的同時, 還要引導學生加強對自我的瞭解, 讓他們學會從各種活動、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及自我總結和反省等途徑, 學會給自己一個正確的定位,

而不是“四處鑽營”。 此外, 大學生的人際關係是高校中各種人際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解決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困惑, 切實提高他們的交往能力, 高校教育必須重視人際關係的培養, 應強化人際交往技能、技巧的訓練。

人際交往是科學和藝術的結晶, 缺乏科學性和藝術性的交往行為常常誘發人際衝突。 當今社會, 對當代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時也使他們的人際交往呈現出新的特點。 大學生在交往過程中經常會產生人際衝突, 如果他們不能正確對待人際衝突, 缺乏化解衝突的技巧, 將會導致人際關係的惡化和感情裂痕。 對大學生開展人際關係的訓練, 能夠有效干預大學生的人際行為和顯著改善其人際關係。

教育過程中, 教師應向大學生系統介紹和傳授人際交往心理學的理論知識, 讓學生明確人際交往中的近因效應、光環效應等多種特殊心理現象, 學會從多角度瞭解和評價他人。 尤為重要的是, 針對大學生中存在人際交往就是拉關係等非理性的交往觀念, 教師應向學生闡明人際交往對其身心發展的作用, 幫助他們在思想觀念上消除一些模糊和錯誤的看法, 樹立正確的人際交往觀, 從而讓大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