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道蛔蟲病是腸道蛔蟲鑽入膽道引起的疾病。 蛔蟲一般寄生在小腸中、下段, 但因寄生環境發生病化, 上竄到十二指腸, 鑽入膽總管時, 可引起膽道括約肌痙攣, 而產生強烈的陣發性絞痛。 進入膽道的蛔蟲還可向上鑽入肝內膽管, 其屍體或蟲卵可成為結石的核心。 蛔蟲進入膽道後還可引起膽管、膽囊、肝臟或胰腺炎症、膽道出血、敗血症等。
突發的劍突下鑽頂樣絞痛, 是膽道蛔蟲病的主要症狀, 病人疼痛難忍, 常轉展不安, 呻吟不止, 大汗淋漓。 絞痛為陣發性, 可突然緩解, 緩解間隔時間長短不一, 緩解期病人無明顯痛苦,
本病治療一般可採用非手術療法。 應用解痙止痛劑, 如阿托品、異丙嗪, 必要時加以派替啶, 並應用中藥利膽, 及硫酸鎂和左旋咪唑、噻嘧啶、枸櫞酸呱嗪等驅蟲藥。 為防治膽道感染, 還應選用氨苄青黴素、羧苄青黴素、慶大黴素等抗菌藥物。 如非手術療法無效或併發其他症狀, 應考慮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