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肥厚增生以及頸部損傷等引起頸椎骨質增生, 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 刺激或壓迫頸脊髓、頸部神經、血管而產生一系列症狀的臨床綜合征。 主要表現為頸肩痛、頭暈頭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縮、嚴重者雙下肢痙攣、行走困難, 甚至四肢麻痹, 大小便障礙, 出現癱瘓。 多發在中老年人, 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 有些藥物可緩解頸椎病的病理改變與疼痛, 那麼頸椎病吃什麼藥?一起來看一下常見的藥物有哪些。
一、消炎鎮痛藥:適用於以頸、肩、手臂疼痛為主的患者。
1、芬必得(布洛芬):具有消炎、鎮痛、解熱、抗風濕作用,
2、扶他林(雙氯芬酸鈉、雙氯滅痛):為一種新型的消炎鎮痛藥, 特點為藥效強, 不良反應少, 劑量小, 個體差異小。 口服吸收迅速, 服後1~2小時內血藥濃度達到高峰。 此藥排泄快, 長期應用無蓄積作用。 故常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神經炎、紅斑狼瘡及癌症、手術後疼痛,
3、消炎痛(吲哚美辛):具有消炎、鎮痛、解熱作用。 對炎症性疼痛的鎮痛作用明顯, 對非炎症性疼痛無效。 由於此藥胃腸道副作用較多, 不宜作為一般解熱鎮痛藥應用, 且應在飯後服用, 每次1片, 每日3次。 對出現胃腸道不適患者, 可選用栓劑, 早、晚肛塞1粒(25毫克)。
4、萘普生(甲氧萘丙酸、消痛靈):作用與布洛芬相似, 為高效低毒的消炎、鎮痛、解熱藥。 對關節、肌肉及肌腱的慢性變性疾病及輕度、中度的疼痛等, 均有療效。 口服每次200~300毫克, 每日2~3次。
二、具有抗炎、抗過敏等作用。 對頸椎病的治療主要能減輕神經根水腫,
1、潑尼松:每次服10毫克, 每日3次。
2、地塞米松:每次服0.75~1.5毫克, 每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