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炎是指靜脈血管的急性無菌性炎症, 根據病變部位不同, 靜脈炎可分為淺靜脈炎和深靜脈炎。 少數病人可有發熱、白細胞總數增高等, 患者常常陳訴疼痛腫脹。 引起靜脈血栓形成的病因很多, 如創傷、手術、妊娠、分娩、心臟病、惡性腫瘤、口服避孕藥及長期站立、下蹲、久坐、久臥等, 較常見的是外科手術後引發本病。
1.治療方法
內服法 內服加味複元活血湯:金銀花30g, 天花粉20g,連翹、青皮、當歸、穿山甲、柴胡、桃仁、紅花各15g,甘草10g,大黃75g 。 水煎,黃酒送服。
外治法 大黃獨聖散,以白酒、水各半調敷患處,每日或間日換藥1次。
2.療效觀察
療效標準 治癒:局部靜脈索條腫物及疼痛消失,能上班工作,隨訪2年未復發。 顯效:局部靜脈索條基本消失,但摸之稍有硬痕,能上班工作。 好轉:局部靜脈索條腫痛減輕,拉之有凹陷溝。
治療效果 24例中,治癒18例,顯效4例, 好轉2例,總有效率為100%。 治療時間:治療1個月以內14例,治療2個月7例,治療3個月3例。 3典型病例孫某某,男, 36歲,農民,于1991年9月12日來診。 患者訴兩月前於田裡勞動不慎,撞傷左小腿內側,皮膚紅腫疼痛,去某醫院治療,診為血栓性靜脈炎。 經抗炎鎮痛治療20餘天,不見好轉,遂來我院就診。 診見左內踝上處,觸有索條狀腫物硬痛, 長約30cm壓痛,舌質淡稍暗,脈弦無力。 此屬絡傷血瘀,毒蘊結聚所致。
3.體會
血栓性靜脈炎屬祖國醫學“脈”、“病”等範疇。 《備急千金要方》卷22雲:“凡病,喜發四肢,其狀赤脈起如編繩……故雲病也。 ”其疾乃因臟腑蘊毒積熱,使營血熱瘀,血流滯緩,外因創傷感染,失於診治,致使毒邪走散擴入血管,流注經絡,而導致本病發生。 其病機為血脈瘀滯,脈絡不通,瘀熱毒邪結聚所致。 治療原則為活血散瘀,解毒通絡。 內服加味複元活血湯,方中柴胡加青皮, 疏肝行氣,氣行則血行,大黃蕩滌留瘀以清營,三藥合用,以攻散瘀滯為主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