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原因
1、炎症
皮炎、非化膿性肋軟骨炎、帶狀皰疹、肌炎、流行性肌痛(epidemic myalgia)、胸膜炎、心包炎、縱隔炎、食管炎等。
2、內臟缺血
心絞痛、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病、肺梗塞等。
3、腫瘤
原發性肺癌、縱隔腫瘤、骨髓瘤、白血病等的壓迫或浸潤。
4、其他原因
自發性氣胸、胸主動脈瘤、夾層動脈瘤、過度換氣綜合征、外傷等。
5、心臟神經官能症。
臨床表現
1、胸痛的部位
胸壁皮膚炎症在罹患處皮膚出現紅、腫、熱、痛等改變。 帶狀皰疹呈多數小水皰群, 沿神經分佈, 不越過中線, 有明顯的痛感。 流行性肌痛時可出現胸、腹部肌肉劇烈疼痛, 可向肩部、頸部放射。
2、胸痛的性質
肋間神經痛呈陣發性的灼痛或刺痛。 肌痛則常呈酸痛。 骨痛呈酸痛或錐痛。 食管炎、膈疝常呈灼痛或灼熱感。 心絞痛常呈壓榨樣痛, 可伴有窒息感。 主動脈瘤侵蝕胸壁時呈錐痛。 原發性肺癌、縱隔腫瘤可有胸部悶痛。
3、影響胸痛的因素
心絞痛常於用力或精神緊張時誘發, 呈陣發性, 含服亞硝酸甘油片迅速緩解。 心肌梗塞常呈持續性劇痛, 雖含服亞硝酸甘油片仍不緩解。
胸痛伴隨下列症狀, 有提示診斷的意義:
1、伴咳嗽, 常見於氣管、支氣管胸膜疾病。
2、伴吞咽困難, 常見於食管疾病。
3、伴咯血, 常見於肺結核、肺梗塞、原發性肺癌。
4、伴呼吸困難, 常見於大葉性肺炎、自發性氣胸、滲出性胸膜炎、過度換氣綜合征等。
5、心絞痛、心肌梗塞常發病於高血壓動脈硬化的基礎上。
家庭應急處理
1、臥床休息, 採取自由體位, 如為胸膜炎所致者, 朝患側臥可減輕疼痛。
2、局部熱敷。
3、口服止痛藥物, 可選用阿斯匹林0.3~0.6g, 每日3次;撲熱息痛0.25~0.5g, 每日3次, 或消炎痛25mg, 每日3次。 若加用安定5mg,
4、若疑為心絞痛者, 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心痛定5~1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