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阿姨剛從單位退休就“榮升”為奶奶, 照顧兒媳婦和孫子, 使她忙得不可開交。 幾個月下來, 體重減輕了十餘斤, 體力也不如以前。 細心的兒媳婦勸張阿姨到醫院檢查一下, 醫生診斷的結果是張阿姨患上了糖尿病。 張阿姨起初難以置信, 因為書和報紙上都說糖尿病有口渴多飲、多尿、多食、消瘦(俗稱“三多一少”)的症狀, 自己不過是勞累過度消瘦了一些, 與別人相比仍顯肥胖, 且沒有其他症狀, 怎麼會是糖尿病呢?
經過醫生的耐心解釋, 張阿姨才恍然大悟。 原來三多一少症狀主要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乏和(或)胰島素作用缺陷,
糖尿病的發病原因是由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
那麼, 如何才能早期發現糖尿病呢?
當患者出現下述情況時, 提示可能患有糖尿病或為糖尿病的危險信號, 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檢測血糖:①無明顯誘因出現體重減輕, 特別是平素身體肥胖, 飲食情況無特殊變化, 而體重持續減輕者。 ②曾分娩過巨大胎兒(超過4公斤)的婦女, 或有過妊娠併發症者, 如多次流產、妊娠中毒症、羊水過多、胎死宮內或難產、不孕。
有的患者空腹血糖正常, 但進食後有高血糖及糖尿。 此類患者糖代謝紊亂不嚴重, 多數沒有臨床症狀, 簡便的方法是測定進食後2小時的血糖, 即餐後血糖。 若有異常,
一般建議對年齡超過40歲的人群應常規進行糖尿病篩查, 檢測其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 若結果正常, 應每3年重複檢查一次;對糖尿病高危人群則每1~2年篩查一次。
血糖升高往往伴有尿糖陽性, 尿糖陽性在患者腎葡萄糖閾正常時可作為自我檢測、估計病情變化及調整治療方案的參考依據之一。 由於正常成人腎糖閾個體差異較大, 且受多種因素影響, 尿糖試驗僅能粗略估計血糖, 不能作為糖尿病的診斷依據。 有些老年糖尿病患者, 尤其是併發腎小球硬化症患者, 由於其腎糖閾升高, 雖然有高血糖, 但尿糖可呈假陰性。 故尿糖陰性不能排除糖尿病。
總之, 應警惕糖尿病的首發症狀或發病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