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男孩為何蒙冤“多動症”

一天, 一位女士前來哭訴自己那個不省心的孩子:“我的孩子得了多動症。 他現在念初三, 眼看該畢業了, 卻不好好學習, 不寫作業。 成績已經降到了班上的後幾名。 上課還不認真聽講, 不遵守紀律, 總是鼓搗東西, 玩鋼筆, 在書上亂畫, 整個兒一個多動症孩子。 我們曾經給他買了一些治療多動症的藥物, 吃了也不見效。 這可怎麼辦呀?”

聽完母親的哭訴, 我見到了這位讓人“不省心”的孩子, 帶著一副眼鏡, 看著文文靜靜、老老實實的。 這就是那個讓家長愁苦萬狀的多動症男孩嗎?

諮詢一開始, 男孩就低頭檢討道:“我不爭氣,

總讓父母生氣, 是我不好。 我懶得寫作業, 上課紀律不好, 不注意聽講, 總想玩點東西, 總想跟別人說話, 我對不起他們。 ”再細細追問下, 男孩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剛上初中三年級的時候, 我感覺有點不習慣。 有一次, 我的作業有一道題不會做, 後來就忘寫了, 老師罰我寫好幾遍。 從那以後我就不愛寫這個老師留的作業了。 慢慢地形成了習慣, 什麼作業都不愛寫了。 老師就找家長。 爸爸脾氣非常不好, 從小就愛打我。 媽媽脾氣也不好, 只會向爸爸告狀。 那時我心裡想, 你越打, 我越不好好學習!現在, 我知道父母是為我好, 我也想改好, 可是, 改不了。 爸爸媽媽總是讓我考重點高中, 可我上課還是不能集中精力聽課。 我只有在偷偷看電視的時候才能集中注意力……”

“多動症”實為“自信缺失症”

聽完男孩的訴說, 才發現這又是個蒙受了“多動症”不白之冤的孩子。 在心理諮詢個案中, 經常有家長把孩子的“多動”和多動症混為一談。 兒童的“多動”和兒童多動症最本質的一點區別在於“多動”的表現在活動內容和場合上有無選擇性。 多動症的孩子, 注意力難以集中的症狀是沒有選擇性的, 就是說, 不論做什麼事, 多動症的孩子都難以集中注意力。 而有些孩子的“多動”具有明顯的選擇性, 比如, 在學習活動中表現為“多動”, 而在看電視或做遊戲等感興趣的活動中, 就沒有這種表現。 其實這個男孩並不是什麼多動症, 而是“自信缺失症”。

對策:讓孩子獲得成功的體驗

現在, 這個男孩很想改變自己。 但他面臨的困難是父母要求他考重點高中, 對他來說這是一個幾乎無望的目標。 他對自己沒有了信心, 現在最需要的就是給他信心。 最後我給他的建議是每次考試以前進4個名次為目標, 慢慢進步。

最後我和男孩的母親作了一番交流, 男孩為什麼沒有了自信?根源就在家長身上。 不尊重孩子, 不能和孩子平等地交流, 簡單粗暴地打罵, 打掉了孩子的進取心, 對孩子的期望值也不切合實際, 進一步使其喪失信心和動力。 此外, 過早地給孩子“蓋棺定論”, 四處求醫問藥, 給孩子消極的心理暗示, 給孩子貼了一個消極的標籤, 讓孩子把自己看成是一個有病的人, 一個注意力不集中的人, 一個學習有問題的人。

這種標籤效應的結果愈發地使孩子對自己失去了信心。

通過溝通, 家長表示深有感觸, 以後一定好好配合, 不再打罵兒子, 給予他信心和支持。

(摘錄自合作雜誌《家庭用藥》2013年4月刊)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 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線上;媒體合作請聯繫:020-37617238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