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感冒往往伴隨著咳嗽, 所以家中常備一些小兒感冒咳嗽常用藥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醫生提醒家長, 0-3歲的小兒是稚陰稚陽之體, 免疫力較弱, 一旦不注意保暖, 易感受風邪, 引起感冒咳嗽。 特別強調的是, 家長在孩子感冒咳嗽時, 不可隨便給孩子用藥。
小孩咳嗽逾3周該看醫生
任何時候, 小孩如果咳嗽超過三個星期, 家長便應重視, 一定要找醫生檢查。
咳嗽是小孩常有的, 家長卻不可掉以輕心。
新加坡著名兒科醫生王榮僑, 在最新一期的《安微尼亞山醫院院訊》裡撰文指出, 咳嗽本身實際上是一種生理功能,
小兒感冒必知的四大用藥原則
原則1--感冒發熱別急於退熱
發熱是身體的一種防禦性反應, 既有利於殲滅入侵的病菌, 又有利於孩子的正常生長、發育。 但高熱時(39℃以上)應在醫生指導下退熱。
退熱的最好辦法是物理降溫, 如冷敷、酒精擦浴等。 如物理方法不能使體溫下降, 可配合使用退熱藥。
常用的退熱藥有:安乃近滴鼻液、撲爾敏片、小兒退熱栓。 不要使用APC(複方阿司匹林)。
原則2--抗生素不要隨便用
感冒大多為病毒感染, 抗生素對病毒無效。
常用的抗病毒藥有:三氮唑苷、板藍根沖劑、雙嘧達莫(潘生丁)。 藥物可酌情選用,
只有發生這些狀況可考慮合用抗生素:預防6月齡以下嬰兒發生繼發性細菌感染:血液檢查白細胞數明顯增高:經常患扁桃體炎:出現支氣管炎或肺炎。
原則3--西藥用藥5項注意
(1)劑量不得過大, 服用時間不應過久。
(2)服藥期間多喝開水, 以利藥物的吸收和排泄, 減少藥物對小兒身體的毒害。
(3)3歲以下小兒肝、腎還未發育成熟, 不要口服或注射撲熱息痛。
(4)小兒或其家庭成員有退熱藥過敏史者, 不要用退熱藥。
(5)退熱藥不要和鹼性藥同時服用, 如小蘇打、氨茶鹼等, 否則會降低退熱的效果。
原則4--中醫中藥需辨證治療
中醫認為感冒是感受風邪所致, 分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兩類, 辨證施治療效可靠,
小兒感冒咳嗽要對症處理
90%左右感冒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目前病毒感染尚無特殊治療, 主要是對症處理。 因此, 加強對小兒的護理, 減少併發症的發生、縮短病程是最重要的, 護理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讓孩子多喝水, 尤其是高熱時更應多次飲水以補充水分的損失及起到降溫作用。
(2)給孩子吃營養豐富且易消化的食物, 可以少量多餐。 由於生病時各種營養素消耗增加, 如不補充就會造成缺乏, 尤其病程長、持續高熱的孩子更應注意補充營養。 但由於高熱時孩子的食欲差, 易發生嘔吐、消化不良等情況, 因此, 在每次熱退後精神、食欲好轉時及時給孩子加餐。 食物要軟、易消化、清淡,
(3)增加休息時間, 保證充足的睡眠。 增強孩子的抗病能力。
(4)感冒發熱時衣著被褥要適宜。 不要在孩子高熱時穿得過多、蓋得過嚴過厚, 因為這樣一方面不易散熱, 使體溫反而升高;另一方面在出汗退熱時, 捂得太多會使孩子出汗過多, 造成水分喪失過多引起虛脫, 並削弱孩子的抵抗力, 反而欲速則不達。 正確的做法是:發熱時衣著適宜, 睡覺時應脫去一些衣服以免起床後著涼, 蓋的被褥可比平常多一點,
(5)在小兒患病期間, 每天數呼吸次數, 觀察有無胸凹陷, 如發現呼吸增快, 或出現胸凹陷, 應及時到醫院進一步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