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夢遊夜驚 你的孩子有嗎?

筆者在門診遇到一位母親帶著5歲左右的兒子來看病, 她告訴筆者, 兒子最近常常半夜起來, 走到客廳打開冰箱的門, 又關上, 然後回到床上繼續睡覺。 起初她以為兒子肚子餓了, 起來找東西吃, 但發現兒子並沒有吃冰箱裡的東西, 就又回到房間裡睡著了。 而且她曾經試過叫兒子, 卻沒有反應。 第二天問兒子昨晚幹啥了, 兒子一臉的茫然。

其實這就是典型的夢遊。 夢遊是指在睡眠中發生的行走, 可以是簡單地走來走去, 也可以是在床上做摸索不停的重複動作, 並喃喃自語, 或緩慢起床, 不言不語, 下地不停地徘徊走動,

重又上床入睡, 也可在下地後雙目凝視, 做出一些日常的生活活動, 如上廁所、飲水等, 但對問話無反應, 不易喚醒, 活動完畢常自行上床。

夢遊的發生與遺傳有關, 但絕大多數患兒與大腦皮層發育不成熟, 或精神創傷、心理緊張等因素有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癲癇、發熱等也容易誘發夢遊。

由於兒童期夢游至成年後大都可以自愈, 對孩子也沒有什麼不利影響, 可以暫不做特殊處理, 但應防止發生意外, 比如把門窗關好, 不在室內放置刀具、汽油等危險物品。 平時應幫助孩子建立規律而合理的睡眠習慣, 降低心理壓力, 減少睡眠環境的干擾。 一旦發現孩子夢游, 也不必強行叫醒, 只需輕輕地將孩子領回床上,

讓他繼續睡覺。 如果發現孩子夢游頻繁、劇烈, 則可能與某些疾病有關。

除了夢遊以外, 其他如夜驚、遺尿、晝夜節律紊亂等, 也是較為常見的現象。

夜驚:夜驚的發生多是突然的。 孩子睡眠中猛然驚起, 驚叫一聲, 意識朦朧, 雙目凝視, 表情驚慌恐懼, 持續哭鬧, 並有大汗淋漓、呼吸急促等表現。 在發作中, 兒童可坐于床上或下地無目的地走動, 常呼之不應。 夜驚主要發生於4~12歲的兒童。 由於發作時兒童的意識呈朦朧狀態, 對父母的關懷毫無反應, 拒絕身體接觸, 因此在這種激烈的活動中很可能受傷, 兒童會撞到傢俱, 甚至打破窗戶, 有時還會使參與其中的父母受到傷害。

發生夜驚的小兒多有緊張、受驚的經過, 如初次離開父母進入陌生的環境,

受到體罰、責駡、外傷及意外傷害等。 另外, 睡前看恐怖緊張的影視劇或聽此類故事等, 也是夜驚發作的重要誘因。

絕大多數小兒的夜驚不是疾病的表現, 不需要藥物治療。 隨著寶寶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成熟, 正常睡眠節律的建立, 這種現象會逐漸減少並消失。 但家長應注意尋找原因, 幫寶寶去除誘因, 夜驚現象才會越來越少。

遺尿:5歲以後的小兒仍不能控制排尿, 或不能從睡眠中醒來自覺排尿稱為遺尿症。

絕大多數小兒遺尿是功能性的, 與家族史有關。 此外, 體格發育不成熟、睡眠過深、不良的心理因素等也可導致。

遺尿症的治療強調綜合性治療, 儘管軀體疾患引起的遺尿症為數較少, 仍應先排除各種疾病因素,

如泌尿道感染、泌尿道畸形等。 如果確定沒有軀體疾患, 應給予心理健康教育, 避免譴責和羞辱, 減少心理壓力。 晚間控制飲水、睡前排尿、入睡後定時喚醒排尿、使用自動喚醒裝置等措施, 可防止睡眠時膀胱過度充盈;白日限制過多戶外活動以避免過度疲勞;保證有一定午睡時間, 可防止睡眠過深不易喚醒。 採取以上措施仍無改善者, 可服用藥物治療。

晝夜節律紊亂:如果人體生物鐘的設定與外界環境的時間概念不相符合, 就會表現為晝夜節律紊亂。 嬰兒和剛會走路的孩子多表現為睡眠時相提前, 他們往往在晚上6~7點入睡, 早上3~4點自發醒來, 並一直保持清醒。 青少年則多見睡眠時相延遲, 他們往往到午夜以後才入睡,

早晨喚醒很困難, 白天在學校注意力下降、反應遲鈍、疲乏、淡漠、嗜睡。

對這種情況, 主要是從培養良好的作息習慣做起。 可將就寢時間每天逐漸前移或推遲, 直至獲得理想的睡眠時段。 情況嚴重的孩子, 也可輔助藥物治療。 此外, 在不應入睡的時間內, 利用強光照射方法, 使小兒醒轉或保持清醒, 如此連續數周, 可有不同程度改善。

編輯推薦: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 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線上;媒體合作請聯繫:020-37617238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