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小兒闌尾炎 忽視出大事

市明星小學一年級學生凸凸, 今年才滿6歲, 是班上的學習委員, 成績很好。 那天下午上數學課時, 他突然喊肚子痛, 持續10多分鐘不緩解, 急送到學校醫務室。 校醫給他量體溫為38攝氏度, 服過幾毫升止痛藥水, 之後腹痛減輕, 讓家長接去看醫生。 孩子在回家路上嘔吐兩次, 隨後拉稀便一次, 帶到附近婦幼保健院就診, 醫生初步診斷為急性胃腸炎, 給予口服液和消炎止痛藥, 讓孩子回家觀察。

晚上在家中孩子仍有陣發性腹痛, 精神不好, 下半夜孩子呈持續性右下腹疼痛, 家長急忙帶孩子轉診求醫於我院。

在外科急診室, 王主任仔細詢問病史, 並給凸凸做了全面體查, 發現患兒表情痛苦, 面色較白, 精神較差, 肚子稍脹、右下腹闌尾點壓痛明顯, 有反跳痛, 右髖關節呈屈曲狀態, 讓他行走時直腰困難。 隨後急查外周血象顯示, 白細胞總數明顯增多, 達18000個/立方毫米(正常值為4000~10000個/立方毫米), 最後確診為急性闌尾炎, 收入普外科住院。 於第二天上午對凸凸進行了闌尾切除手術, 一周後傷口拆線, 孩子病癒康復出院。

急性闌尾炎是小兒最常見的外科急腹症之一, 以5~12歲最多見, 10~13歲發病率最高, 男性發病高於女性。 細菌感染及闌尾管腔梗塞(糞石、異物、蛔蟲、闌尾本身扭曲)是引起急性闌尾炎的主要原因。 臨床上, 本症分型為單純型闌尾炎、化膿性闌尾炎和壞疽性闌尾炎三型。

年齡越小症狀越不典型, 嬰幼兒闌尾炎誤診率高, 穿孔率高達40%, 若診斷治療不及時, 則會帶來嚴重的併發症, 甚至危及生命。 眾所周知, 急性闌尾炎的早期診斷對提供及早治療和良好預後是非常重要的。

兒童急性闌尾炎其實在早期就有所警示:

●腹痛是兒童闌尾炎最常見的症狀, 開始位於臍周或上腹部, 數小時後轉移到右下腹;有的病例腹痛開始時即位於右下腹, 呈持續性。 患兒多喜歡右側臥, 雙腿稍屈, 走路時腰向右側。 但5歲以下兒童患兒常不能準確表述病狀, 不一定以腹痛為最初症狀, 嘔吐、發燒、煩躁不安、腹瀉、拒食常為早期主訴。 如果發現孩子有陣發性哭鬧、拒按腹部、不願活動,

往往提示有腹痛;嬰兒可出現“顛簸痛”, 即在輕拍或顛簸時疼痛更明顯, 哭鬧不止。

●噁心、嘔吐是小兒闌尾炎的常見症狀, 多見於發病初期;20%左右患兒出現腹瀉, 13%患兒出現便秘。

●絕大多數患兒開始時僅有中等程度發熱(測量體溫在38.5攝氏度左右), 1~2天后可能出現高熱, 提示病情加重或闌尾穿孔的可能性。

●右下腹固定壓痛為急性闌尾炎的最重要體征;若闌尾波及腹膜則出現腹肌緊張, 重者伴有肌肉反跳痛。

●病程中患兒突然自覺腹痛減輕, 腹部壓痛與肌肉緊張加重, 並出現腹脹, 多提示闌尾穿孔的可能性。 嬰幼兒症狀不典型, 且機體防禦功能較差, 更容易發生闌尾穿孔;病程在3天以上, 炎症仍沒有得到控制, 很可能形成闌尾膿腫,

膿腫形成的闌尾腫塊, 最多在右下腹, 經右下腹闌尾壓痛點行腹腔穿刺, 可見穿刺液有大量膿球, 或塗片可找到病原菌。

●外周血液化驗白血球增多, 嗜中性粒細胞占大多數。

●腹部B超探及腫脹闌尾或闌尾膿腫。 專家指出, 一般來說, 兒童病勢較成人嚴重, 短時間內就會出現穿孔, 造成嚴重的併發症。

急性闌尾炎一旦確診, 除闌尾膿腫以外, 各類型闌尾炎應首選手術治療(特別是闌尾穿孔患兒)。 及時切除病變闌尾, 不僅手術操作容易, 可將併發症減到最低程度, 且能避免很多後遺問題。 但對已形成闌尾膿腫的患兒可先給予保守治療, 靜脈點滴足量有效的廣譜抗生素, 當闌尾膿腫大量液化時, 應根據膿腫部位, 經腹壁或直腸切開引流,

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 甚至危及小兒生命。

編輯推薦:

五個細節揪出小兒急性闌尾炎

別拿孩子闌尾炎當小病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 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線上;媒體合作請聯繫:020-37617238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