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 寒風瑟瑟, 黃先生站在幼稚園門外等著接寶貝兒子豆豆回家。 不一會兒, 鈴聲響起, 只見豆豆飛奔過來, 後面跟著年輕的李老師。
“我兒子最近表現怎麼樣?有沒有淘氣啊?”黃先生笑著問。
只見李老師略略皺了下眉頭, 說:“豆豆以前又乖又聰明, 愛說愛跳, 和小朋友們玩得很好。 但最近一段時間不知怎麼回事, 豆豆上課沒以前專心, 也不太和小朋友們玩了。 ”
聽了老師一番話, 黃先生也有同感。 仔細回想, 豆豆最近確實有些變化:晚上看電視總喜歡將音量調大, 有時父母問話, 他也不理。 黃先生不禁有些擔心,
感冒過後, 中耳積液
“小孩最近患過感冒嗎?”醫生問。
“對, 前段時間著了涼, 打噴嚏、流鼻涕、鼻塞, 剛剛才好轉沒多久。 ”黃先生回答著, 懷疑豆豆的變化恐怕同那場感冒有些關係。
醫生仔細地給豆豆作了耳鼻喉的檢查, 發現他的耳膜充血、外突, 鼓膜上有一條凹面向上的弧線, 隱約可見鼓膜內有氣泡。 醫生拿起音叉, 敲響後放到豆豆耳邊讓他辨聽聲音, 檢查結果顯示雙耳傳導性耳聾。 聲阻抗檢查報告示:雙鼓室曲線為平坦型, 表明中耳積液。 最後診斷為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積液。
中耳積液, 耳痛、耳脹、聽力下降
中耳炎主要包括化膿性中耳炎和非化膿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屬於後者,
中耳位於顳骨之中、外耳與內耳之間, 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竇及乳突四部分。 咽鼓管形似一根細長的管道, 連接鼓室與鼻咽。 正常情況下, 咽鼓管可在吞咽、打哈欠的瞬間開放, 使外界空氣進入鼓室, 調節鼓膜內外氣壓平衡, 保證聲音正常傳導。 感冒時, 腫脹的黏膜和大量分泌物易阻塞咽鼓管咽口, 鼓室內空氣被吸收後形成負壓, 造成黏膜血管擴張、血漿滲出, 積液就是這樣來的。 此外, 某些低毒性的細菌、病毒也可經此通道逆行入鼓室, 引起炎症及免疫反應, 滲出異常增多,
由於該病症狀不明顯, 多數孩子不會表述, 不易被家長覺察而延誤治療, 是引起小兒聽力下降的重要病因之一。 如果孩子在感冒後, 出現注意力不集中, 與他人交流能力減弱的, 家長必須重視, 及時帶孩子到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
中耳積液, 重者須手術
分泌性中耳炎在治療上主要是清除中耳積液, 改善中耳通氣引流功能以及針對病因治療。 治療方式根據病情程度選擇保守治療, 如使用稀化粘素、抗菌藥物、短期的糖皮質激素, 對鼻黏膜腫脹者使用鼻腔減充血劑等。
預防方面, 以增強體質、預防感冒為主, 注意環境衛生, 少讓孩子被動吸煙。 平時多進行體育鍛煉, 感冒應及時、徹底治療。 另外, 腺樣體位於鼻咽頂壁與後壁交界處, 形似半個剝皮桔子, 表面不平, 有5~6條縱行溝壑, 常因反復炎症刺激而發生肥大, 阻塞咽鼓管咽口, 引發分泌性中耳炎。 此外, 如有慢性鼻炎、鼻竇炎或腺樣體腫大, 也應及時治療。
編輯推薦:
孩子感冒怎麼辦?孩子感冒別做劇烈運動
寶寶感冒發熱不一定是壞事 或可增強肝臟解毒功能
警惕!打噴嚏用手捂病菌感染更嚴重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 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線上;媒體合作請聯繫: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