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心衰治療警惕出現哪些併發症

心力衰竭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 是指各種病因致心臟病的嚴重階段。 發病率高, 五年存活率與惡性腫瘤相似。 心力衰竭是由於初始的心肌損害和應力作用:包括收縮期或舒張期心室負荷過重和(或)心肌細胞數量和品質的變化(節段性如心肌梗死, 彌漫性如心肌炎), 引起心室和(或)心房肥大和擴大, 心室重塑, 繼以心室舒縮功能低下, 逐漸發展而成。 心瓣膜疾病、冠狀動脈硬化、高血壓、內分泌疾患、細菌毒素、急性肺梗塞、肺氣腫或其他慢性肺臟疾患等均可引起心臟病而產生心力衰竭的表現。 妊娠、勞累、靜脈內迅速大量補液等均可加重有病心臟的負擔,

而誘發心力衰竭。

心衰常見的併發症

(1)呼吸道感染

較常見, 由於心力衰竭時肺部瘀血, 易繼發支氣管炎和肺炎, 必要時可給予抗菌素。

(2)血栓形成和栓塞

長期臥床可導致下肢靜脈血栓形成, 脫落後可引起肺栓塞。 肺栓塞的臨床表現與栓子大小有密切關係。 小的肺栓塞可無症狀, 大的肺栓塞可表現為突發呼吸急促、胸痛、心悸、咯血和血壓下降, 同時肺動脈壓升高, 右心衰竭加重。 相應肺部呈現濁音, 呼吸音降低伴有濕羅音, 部分病人有胸膜摩擦音或胸腔積液體征, 鞏膜可有黃染, 或有短陣心房顫動發作。 起病後12-36小時或數天后在下肺野出現三角形或園形密度增深陰影。

巨大的肺動脈栓塞可在數分鐘內導致心原性休克和猝死。 心力衰竭伴有心房顫動者, 易發生心房內血栓, 栓子脫落而引起腦、腎、四肢或腸系膜動脈栓塞。

長期臥床的病人應注意及時翻身按摩肢體作被動活動, 預防血栓形成, 對有栓子脫落引起肢體動脈栓塞者, 輕症者可用尿激酶或鏈激酶進行溶血栓治療, 肢體缺血嚴重者應作外科治療。

(3)心原性肝硬化

由於長期右心衰竭, 肝臟長期淤血缺氧, 小葉中央區肝細胞萎縮和結締組織增生, 晚期出現門脈高壓, 表現為大量腹水、脾臟增大和肝硬化。 處理:經強心利尿等治療, 腹水仍不減退, 大量腹水影響心肺功能者, 可行穿刺適量放液。

(4)電解質紊亂

常發生於心力衰竭治療過程中,

尤其多見於多次或長期應用利尿劑後, 其中低血鉀和失鹽性低鈉綜合征最為多見。

①低血鉀症。 輕者全身乏力, 重者可出現嚴重的心律失常, 常加重洋地黃毒性, 必須及時補充鉀鹽, 輕症可口服氯化鉀3-6g/日, 重者可用氯化鉀1-1.5g溶於5%葡萄糖液500ml內靜脈滴注, 必要時可重複給予。

②失鹽性低鈉綜合征。 這是由於大量利尿和限制鈉鹽攝入所引起, 多發生在大量利尿之後。 發病較急, 出現軟弱無力, 肌肉抽搐, 口渴及食欲不振等症狀, 嚴重者可有頭痛、煩躁不安意識不清, 甚至昏迷等低鈉性腦病表現。 患者皮膚乾燥, 脈細速, 尿量減少, 甚至血壓降低。 化驗:血鈉、氯化物、二氧化碳結合力皆低, 紅細胞壓積增高。 治療, 應不限制食鹽, 並可用3%氯化鈉液100-500ml緩慢靜脈滴入。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