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中醫教你如何處理進補後的不良反應

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 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投資”, 補益藥物已廣泛進入尋常百姓家庭。 無疑, 適時進補, 對於增強體質、延年益壽都大有裨益。 但卻有一些人服了補藥之後不但沒有好的效果, 反而出現頭暈、頭痛、胸悶、腹脹、胃口不好、煩躁失眠、口幹口苦等症狀。 怎麼會發生這些不良反應呢?又如何解救呢?

在進補過程中, 如果出現這些不適的感覺, 應先查核一下所服藥的品種和用量是否適合自己的體質情況。 由於每個人的體質差異, 用藥選擇、病情演變、正邪鬥爭的結果不同, 服用補藥後可有不同表現。

若選用或服用不當, 則常常會適得其反, 有害無益。 如眾所周知的補益珍品人參, 多服也有不良反應。 《本草集要》指出:“酒色過度損傷肺腎真陰、陰虛火動、勞咳吐血、咳血等症勿用之, 蓋人參人太陰, 能補火, 若誤服參甘溫之劑, 則病日增, 服之過多, 則死不可治。 ”因此, 在肺氣壅滯、胸悶憋氣、表邪未解和實證熱證, 切忌服用人參。 在有感冒、高熱、腹瀉等“實邪”的情況下進補, 往往會使病情加重;再如陰虛的病人本應選擇甘寒、甘平及酸性的補品, 如果服用溫熱補陽補氣類滋補藥物如鹿茸、巴戟等, 等於火上加油;而陰盛虛寒之體再用養陰清熱藥, 無異於雪上加霜。 初感外邪而無虛證的人大量服用補藥, 則可發生補藥戀邪, “關門閉寇”,
使表邪久滯不去而加重病情;髀胃功能本來就差的人, 再服滋膩呆胃的藥物, 會使胃口更差。 所以, 選擇適合自己的補益藥物是十分重要的:痰濕氣虛之體, 不宜用滋膩補品, 如阿膠、熟地之類;陰虛火旺之人, 不宜用辛熱燥烈之藥, 如鹿茸、仙茅之類等。 如果補後不適, 則應及時停止服用, 或調理補益藥物的品種或用量後再行補之。 古訓日“誤用致害, 雖人參甘草亦毒藥也”, 確有一定的道理。

進補後的不良反應, 多數表現在脾胃功能障礙方面。 因為, 虛損病人多數脾胃虛弱, 消化吸收功能欠佳, 滋補藥物(食物)又必須通過脾胃消化吸收才能發揮作用, 所以進補前一定要調理好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只有消化吸收功能好時,

補藥才能補人體消化吸收而發揮作用。 另外, 進補切忌操之過急, 重補蠻補, 如陽亢還用補陽藥, 陰盛重用補陰藥, 而犯“重陽”“重陰”之弊。

出現了不良反應時, 可以適當地調整藥味或減輕劑量, 服用一些其他的藥品來糾正, 比如服用人參、黃芪等補益藥物後, 出現頭暈、頭痛、胸悶、腹脹、食欲不振、煩躁失眠等症狀時, 應馬上停止服用, 然後可飲用濃茶, 或吃些蘿蔔、陳皮等, 嚴重者可用萊菔子10克水煎服, 往往能使症狀緩解。

又如服用龜板、鱉甲、熟地、阿膠、首烏等滋陰藥物以後, 出現中上腹悶脹、胃口不好、身重困倦、舌苔厚膩等症狀時, 可用化濕醒胃藥陳皮、山楂各9克, 佛手6克, 白豆蔻4克(後下)、砂仁4克(後下)、神曲12克等煎服, 或用中成藥香砂養胃丸、山楂片等。

如果服用鹿茸、紅參、附子、肉桂等溫陽藥物後, 出現口幹口苦、煩躁失眠、大便幹結等症狀時, 可用一些清熱養陰藥物來糾正。 如選用生地、熟地各12克, 知母、黃柏、丹皮、麥冬、玄參、柴胡各lO克等;也可選用中成藥如知柏地黃丸, 每日二次, 每次10克。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