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一熱, 很多人胃口不好, 吃不下飯, 這是因為外界氣溫高的緣故。 氣溫每增高10℃, 身體平均就會減少70卡的需要量, 夏天身體所需熱量降低, 使人不覺得饑餓;人們在空調房裡感受不到水分蒸發, 因此水分攝取少, 可是腸胃組織已經輕微脫水, 也會影響食欲;夏天容易口渴, 有些人習慣猛灌含糖飲料, 偏偏“糖”是天然的食欲抑制劑, 糖分可以很快被血液吸收、會讓人一下子覺得飽了, 因此也就吃不下飯了, 久之則形成惡性循環。 所以, 飲食上應該注意以下“四糾”“五補”。
糾正以下四種常見貌似有理的夏季飲食習慣
飯後冷飲或冰品。 因為熱往往飯後就喝杯飲料或吃碗冰, 但是一杯珍珠奶茶熱量就有240卡, 一罐綠奶茶185卡, 一罐冰咖啡115卡, 一支雪糕280卡。 當我們在喝飲料時只覺得自己是在解渴, 不覺得在喝熱量, 但是, 接下來麻煩大了, 因為身體要消耗100卡, 可要靠爬樓梯27分鐘或走路1小時, 你有沒有這麼做呢?聰明的選擇應該是喝白開水或礦泉水, 也許一開始會覺得沒味道不好喝, 但“習慣是被養成的”, 一旦養成清淡的口味, 再喝含糖飲料反而不習慣。
喝綠豆湯等甜品。 很多人因為吃不下飯, 就會喝綠豆湯、紅豆湯, 但這些食物和米飯一樣屬糖類, 如果吃太多一樣會發胖。 聰明的選擇應該是取代, 而非多加。 如果飯後要喝一碗綠豆湯(約70卡),
多吃水果。 夏天是水果盛產期, 一般人對水果沒有戒心, 會大吃特吃。 事實上, 水果中的糖也會讓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升高。 聰明的選擇應該是多吃蔬菜, 讓水果的分量少一點。
把鮮奶當開水喝。 夏天天氣熱, 鮮奶有營養, 很多人會把鮮奶當開水喝。 但是已有研究指出, 高蛋白質會阻礙鈣的吸收。 聰明的選擇應該是遵照營養專家的建議, 牛奶一天只能喝二三杯。
注意以下5個適當補充, 才會讓胃口更好些
飯前補水。 在飯前1小時, 可以喝1杯水, 這樣除了可以解除腸胃脫水的現象, 也可以促進腸胃蠕動以及胃的排空,
補充維生素B1。 夏天喝大量的水和冷飲, 因為流汗多, 容易把維生素B族沖出體外, 導致食欲不振, 因此維生素B族中的維生素B1是將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轉換成葡萄糖的媒人, 葡萄糖提供腦部與神經系統運作所需的能量;少了它, 雖然照常吃飯, 體內的能量卻不足, 表現無精打采。 維生素B1最豐富的來源是所有穀類, 如小麥胚芽、黃豆、糙米等, 因為種子發芽時需要這種維生素。 肉類以豬肉含量最豐富。
補充維生素B2。 維生素B2負責轉化熱能, 它可以幫助身體將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釋放出能量。 在活動量大的夏天更需維生素B2, 因為美國康乃爾大學一項研究發現, 人體對維生素B2的需求量是隨著活動力而增加的,
補充維生素B3(煙鹼酸)。 維生素B3和維生素B1 、維生素B2一起負責碳水化合物新陳代謝並提供能量, 缺乏維生素B3會引起焦慮、不安、易怒, 所以夏天常常覺得煩躁。 富含維生素B3的食物有青花魚、鯕魚、雞肉、牛奶等。
補充維生素C。 暑熱其實也是一種壓力來源, 可以補充抗壓的維生素C, 在夏天自製苦瓜汁、芹菜汁、鳳梨汁等各種果汁, 既可補充水分, 也可以多補充豐富的維生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