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涉職場的大學畢業生是個數量可觀的群體, 他們猶如初生牛犢, 後生可畏。 但外界的壓力很大, 競爭也很殘酷。 “找到工作是福氣, 但工作中要面對許多想像不到的壓力, 說不定哪天就惹禍上身了呢!”一位剛畢業的大學生這樣感慨職場生存的不易。
已經習慣的校園生活即將結束, 而面對的將是不安、興奮、機遇、挑戰、淘汰、勝利、鮮花、淚水交織的職場生涯, 在這樣一段特殊日子裡, 很多人發現, 越能適應形勢變化的學子們, 生存能力越強。 這“適應”, 自然也包括了受點委屈什麼的。
吃虧是福
為什麼吃虧的總是我
小強畢業後到了家公司, 他明白只有儘快地體現自己適應企業的能力, 才能增加他生存下來的砝碼。 可是他發現周圍的員工似乎總是與他作對, 對待他的態度都不是很友善。 即使以工作而言, 也沒有安排一個發揮自己特長的崗位, 他疑惑不解:難道新人就要吃虧嗎?
許多初涉職場的人都碰到過類似的情況, 正如專家指出, 目前整個職業市場的危機感在進一步加劇, 使大部分職業人都意識到應該學會如何應對職業安全感和職業發展的問題。
吃點小虧算什麼
阿軍剛進公司的時候, 認為自己是大學畢業生, 身份自然不同, 所以在報到的那天沒有和前臺接待小姐打招呼。 在以後的工作過程中, 他很少用到“謝謝”等用詞。
後來他開始試著改善自己的言行, 在工作過程中多用些對別人表示敬意的禮貌用語, 這幫助他走出了人際關係困境。 他深有體會地說:“多用些禮貌用語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個人修養, 還能讓我順利地加入工作團隊中去。 吃點小虧算什麼, 相比下來, 是因禍得‘福’啦。 ”
吃虧也是福
許多大學生抱怨自己平時“吃的是雜糧, 幹的是雜活, 做的是雜人。 ”其實一個新手剛到一家公司, 老闆通常不會也不敢將重要的工作項目交付給他來完成。 那麼, 如何讓老闆對你的工作能力產生信心呢?據有經驗的“過來人”介紹說:“這完全體現在剛開始工作的那些所謂雜活裡。
對於工作中由於爭端而吃點虧, 大學畢業生小巍的做法是“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他認為, 每個人工作中都會有不順心的時候, 但我選擇在這個時候儘量忍讓, 不惹事端, 多考慮到同事的感受, 多感謝他們平時對自己的幫助, 這有助於以後工作的發展。
初涉職場, 大學生從“學校人”變成“職業人”, 他們需要逐步提煉自己的職業含金量和競爭優勢, 所以應看淡些因陌生而吃的“虧”, 如果能化被動為主動, 轉“虧”為“福”, 那工作與成長的意義就真正體現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