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惡性淋巴瘤主要有哪些表現

你也許在日常生活中, 聽說過誰的親戚朋友或是同學同事得了淋巴瘤, 你也許從報刊雜誌、電影電視上看到過某某人患了“何傑金氏病”、“非何傑金氏病”、“淋巴癌”。 其實, 這都是同一種病——惡性淋巴瘤

在很多人的觀念中, 惡性淋巴瘤絕對是不治之症。 其實不然, 目前醫學的發展, 對本病的治療, 無論是近期療效還是遠期生存都有了相當大的進展, 現已成為一類有相當程度的可治癒之症。 如果能早期發現, 早期診斷, 早期規範治療, 是完全可以治癒的。

那麼什麼是惡性淋巴瘤呢?簡單地說, 就是淋巴結的癌症。

提起淋巴結, 大家都知道, 那麼淋巴結在人體中起什麼作用呢?能說清楚的人可能就不多了。 淋巴結呈豆形, 分佈於全身, 人出生後全身約有500~600個, 常沿著淋巴管的走向分佈, 形成淋巴結鏈。 淋巴結可以清除病原性微生物, 是免疫細胞增殖和貯留的場所, 是淋巴細胞再迴圈的主要通道, 是免疫應答的主要器官。 如果淋巴結和(或)結外部位元淋巴組織的淋巴細胞或組織細胞惡變成免疫細胞腫瘤, 即成惡性淋巴瘤。 醫學上又分為兩大類:何傑金氏病和非何傑金氏淋巴瘤。

治癒淋巴瘤的關鍵在於早期發現, 那如何才能夠早期發現呢?惡性淋巴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 從小兒到80歲的老人都可發生, 臨床上多見於兒童和青壯年。

早期表現多為無痛的頸部腫塊, 呈進行性腫大, 多為黃豆大、中等硬度、韌性、可活動、與皮膚無粘連。 腫塊可增多, 陸續出現其他部位淺表淋巴結腫大, 如腋窩淋巴結、腹股溝淋巴腫大。 隨著病情的進展, 腫塊繼續增大, 可以互相融合成大團塊, 甚至侵犯皮膚, 出現破潰不愈。 有1/5左右患者發現時已有多處淋巴結腫大。

還可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熱、皮癢、盜汗及消瘦的症狀, 有的僅以其中一種症狀為首發表現。 有的病人因原發或繼發出現皮疹、皮肌炎、皮膚紅斑、蕁麻疹而當做皮膚病診治的也有不少。 不少病人還出現貧血、乏力等全身症狀, 這些症狀還可發生於淋巴結腫大之前, 還有部分病人會出現飲啤酒後受侵的淋巴結或骨疼痛。

惡性淋巴瘤除了原發於淋巴結外, 還可原發或侵犯鼻咽、扁桃體、舌根、眼、甲狀腺、食管、縱隔、肺、胃、小腸、大腸、肝、脾、骨、皮膚、泌尿生殖系統、中樞神經系統等器官, 出現相應的臨床表現。 如原發於縱隔的與肺癌相似, 不易鑒別;原發於胃、腸的淋巴瘤會出現腹痛、腹部腫塊或腸梗阻等症狀, 不易與胃癌、腸癌鑒別。 淋巴瘤晚期常侵犯骨髓合併“白血病”, 過去稱為“白血肉瘤”, 有的病人因血象異常行骨穿檢查發現為“淋巴瘤白血病”, 此時已為晚期。

那麼, 怎麼知道是不是患了惡性淋巴瘤呢?如果有上述表現, 應及時去醫院檢查。 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表現、X線檢查及病理檢查, 而確診有賴於病理診斷。 根據病人的臨床表現, 醫師懷疑是惡性淋巴瘤時,

如果有淺表淋巴結腫大則選取淋巴結做病理活檢, 常規行胸部X線檢查, 必要時輔以體層攝影。 下肢淋巴管造影可確定有無盆腔和腹膜後淋巴結受侵, 以幫助分期。 CT、MRI、B超檢查可發現隱匿的病灶和確定受侵的範圍。 如果沒有淺表淋巴結腫大而懷疑惡性淋巴瘤時, 醫師會根據病人的臨床表現做相應的檢查。 在高度懷疑惡性淋巴瘤時, 可考慮診斷性治療, 但應慎重選用。 惡性淋巴瘤的分期是很重要的, 進行相應的檢查是為了準確地分期, 才能選擇恰當的治療方案。

臨床上我們常見到一些病人特別是兒童、年青人出現頸部腫塊, 被誤診為“淋巴結炎”或“淋巴結核”, 貽誤治療時機而使病情進展;也有用中藥外敷企圖“拔毒”或“拔瘤”致使皮膚破潰流膿不愈;也有病人喜歡找熟人醫師而非專科醫師醫治,

結果因治療不規範或化療方案不恰當、化療的毒副反應處理不當影響生存期。 這方面的慘痛教訓是不能忽視的, 所以, 除了強調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外, 規範治療應引起重視。 為了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建議病者到專科醫院或大醫院請專科醫師醫治。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