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兩性養生>正文

你患上“公主病”了嗎?

有網站對公主病進行了搞怪定義, 雖然言辭偏激, 但卻表達出了人們對公主病所持有的一種態度:“某些腦殘女性自以為是公主, 自認應該受到公主般的待遇。 這種女性多數在家都被細心疼愛, 以為全天下男人都會像家人一樣疼愛自己。 ”

公主病(公主症候群:Princess Syndrome), 實際上是彼得潘症候群(不願長大的大男孩)的女版。 她們是自信心過盛, 在任何場合都要求獲得公主般的待遇的女性, 她們特質有顯著的自戀傾向, 心理年齡小, 對自我評價失衡, 過高地膨脹自我角色, 或超過現實地放大自己的優勢, 以自我為中心,

意志力和耐受力弱, 遇到問題經常歸外因, 遇到困難往往選擇逃避抱怨, 做錯了事希望別人為自己買單, 由於動手能力弱, 眼高手低缺乏責任感, 感受他人情緒及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弱(EQ情商不成熟), 導致人際關係緊張, 環境適應、工作、婚姻問題多多。 公主病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控制型公主:某方面具有較強的能力與優勢, 驕傲自負, 做事略帶嬌蠻, 不顧及他人的感受, 喜歡控制、影響周圍的人, 成為被關注的焦點, 不如意就會發脾氣——在婚姻和職場中容易成為“閃離族”。

依賴型公主:能力相對較弱, 缺乏自理能力, 重大的決定往往依賴於別人, 嬌氣, 怕吃苦, 社會適應能力弱——容易成為“啃老族”。

創傷型公主:由於受創傷缺乏健康的童年,

在關係中以自我為中心, 感受他人的能力低, 性格偏男性化, 以自我為中心, 控制與支配欲強, 有較強的攻擊性, 尤其是兩性關係中易情緒化。

對公主病也不必太過憂心, 作為心理師, 在我的眼裡並不願將其稱為“病”, 成人的世界裡小公主一定會因為自己不成熟而付出代價, 如果她能在生活經驗中、挫折中不逃避, 覺察到自己的不足與稚嫩, 並願意發展自我、成熟自我, 就可以將公主病的狀態轉化為自我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過渡時期——公主期, 公主的人格變為人格發展的一個部分(她們學會在恰當的時候, 恰當的地點做公主)。

對於公主病患者來說, 健康的人生必然要經歷:瞭解自我、發展自我、融入大我、回歸真我的人格發展歷程。

童年期、青春期自我角色相對簡單, 女孩可以是家中的公主、學校的學生、父母的孩子。 但在青春後期公主走入社會, 就會有更多的角色加諸在自己的身上, 年輕的女性要考慮“我是誰”, 在不同的環境中我的角色應當是什麼。 學會管理自我角色, 成長角色技能及成熟的心理, 在工作中、兩性關係中培養自己的情商與他人和諧相處的能力, 提升自己的耐受性與責任心, 為自己的人生幸福努力奮鬥。 而創傷型的公主則要為自己的心靈療傷(必要時進行心理輔導), 化傷痕為成長的能量, 完善自我。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