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怯的原因與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許多父母做法或是過於簡單, 或是處理過急, 才造成了孩子的心理緊張。 比如, 父母過度限制孩子的活動, 不准孩子單獨外出, 不讓孩子多接觸同齡夥伴, 久而久之, 孩子就不合群, 缺乏交往能力;父母過分嬌寵孩子, 事事包辦替代, 使孩子喪失鍛煉的機會;或者父母過分嚴厲, 孩子整日戰戰兢兢。
1、孩子的生活環境封閉, 接觸到的陌生環境和陌生人較少。 而孩子在入園前的這段時間, 正是社會適應的一個關鍵時期, 缺乏交往機會,
2、成人對孩子照顧過細, 對孩子的保護過多, 特別是老人, 總是怕孩子磕著、碰著, 與別的小朋友有衝突, 也會造成孩子對成人的過分依賴, 她(他)總是被保護的物件, 等到孩子需要與人交流時, 才發現孩子成了“一朵溫室裡的花”。
3、還有可能是從圖書、電視及生活中偶然發生的事件, 如打雷、閃電等情景下, 學會了害怕, 孩子對於黑暗、樹影、突然的響聲、有毛的動物都會產生恐懼, 所以對陌生的環境就會有本能的排斥。
4、家長的教育過於嚴厲也有可能造成孩子膽小。 家長對於孩子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有嚴格的要求, 孩子做事總要看大人的眼色,
怎樣鍛煉孩子的膽量呢
很多小孩雖然成績優秀、但是讀書讀多了, 又不與外界接觸、久而久之成了書呆子。 以後碰到一些問題必須自己解決就開始膽怯了, 也不知道如何解決。 小編認為培養膽量是要分階段的。
在兒童階段, 小孩子的自我鍛煉意識比較差, 那麼需要家長多給孩子創造機會。 培養膽量要增加孩子與外界的接觸, 克服膽怯心理。 家長可以採取如下辦法:給小孩培養自己的興趣, 儘量要偏向於團體的興趣、比如跳舞, 跆拳道等。 這些一般要報名興趣班學習, 一起學習的還有些同齡的孩子, 利於培養他們與人溝通的能力。 這些興趣班定期會有彙報演出,
在青少年階段, 此時孩子慢慢有自己的思想了, 你要逼他去學習東西通常會引起他的逆反心理。 你可以漸漸地引導他去做一些事, 比如讓他多和同學一起去打籃球, 愛好運動, 班上年級上有些活動鼓勵他去參加, 如果從小有領導意識、願意當班幹部就更好了。 讓他們從這些經歷中收穫快樂, 從而建立自信, 就能克服膽小, 鍛煉自己的膽量。
在大學階段, 就是孩子自我成長的時候。 父母不要管的太多了, 大學的校園有很多的機會, 孩子會認識到各種朋友, 會學習如何和室友相處,
人的勇氣來源於自信。 只有通過不斷地經歷事情, 從經歷中找到自己的方法, 培養自己做事的能力, 思考問題的思維。 知道怎麼做事才能無所畏懼, 一次次的嘗試利於鍛煉自己。 培養膽量, 要父母的引導, 也需要自己主動去改變。 人的得培養自己的氣場, 慢慢地走出膽小, 不懼與陌生人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