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過度依賴父母的表現 讓孩子獨立需要心理輔導

一天晚上, 我正在看書, 五歲的丫丫突然捧著一堆“破爛”走了過來:“媽媽, 我的手槍壞了, 你幫我安上吧。 ”我接過來一看, 可不, 前天才買的塑膠玩具手槍已經是面目全非了, 槍桿被分成了幾節, 零件也弄得亂七八糟。 也許是我一向不關注她的玩具的緣故, 一時真不知道從何入手, 只得把一大堆零件還給女兒, 輕輕地對她說:“對不起, 丫丫, 媽媽不會。 ”丫丫看著我, 意識到我確實沒有這個本領, 就接了過去說:“那好吧, 我自己試試。 ”說完, 她就坐在我的旁邊開始修理。

我繼續看我的書, 只是有時瞥一眼她, 看看進展如何。

只見她的兩隻小手不停地擺弄著, 一會這樣裝著試試, 一會那樣調著看看, 神情特別專注。 不大功夫, 丫丫大聲地喊道:“媽媽你看, 修好了。 ”我抬起頭仔細看了看, 果然, 槍桿接長了, 各部位的零件也歸了原位。 “嗯, 丫丫真能幹。 ”我不由自主地稱讚她。 丫丫更是滿臉的得意, 她爸爸回來後, 她還大肆地炫耀呢。

看到她這副神情, 我若有所思:假如當初我把她的玩具修好, 結果會怎麼樣呢?只是一句輕輕的“我不會”, 就把自主權還給了孩子, 把獨立思考的機會留給了孩子, 同時也減少了孩子不必要的依賴心理, 何樂而不為呢?

感悟:孩子成長的空間就在媽媽的一句“我不會”中被開闢出來, 在與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中, 父母有時要做一個衝鋒陷陣的戰士,

有時卻需要當一個機智的“逃兵”。

警惕孩子過度依賴父母

1、害羞

每次家裡有生人來, 孩子總是顯現出六神無主的樣子;那麼小的人兒, 顯出與年齡極不相稱的好靜不好動, 每次到朋友家裡串門, 就會一路吵著“不去”, 即便是到了目的地, 也像被釘在地上一樣就是不進人家的家門。

2、纏人

獨生的兒童由於環境的特殊性, 容易產生纏人、磨人的壞習慣。 比如:吵著要你幫他找玩具, 幫他找出來了, 玩了不一會兒, 他又丟下玩具拿起你手上的絨線當球踢;你寫東西他也要寫, 給了紙、筆還不幹, 又要搶你手中的筆等等, 很容易讓家長惱火。

3、恐懼

很多父母難以忘記孩子恐懼的表情, 他們經常害怕的說:“那聲音太響了”“夢裡的怪獸”“危險到處都有”“分離”“沒嘗試過,

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4、不合群

有的父母生怕孩子出門惹是生非, 總是把孩子關在家裡, 很多原因久而久之就造成孩子“不合群”

5、重複

在看動畫片、圖畫書時, 特別喜歡重複。 即對看過的動畫片和圖畫書不厭其煩地看了一遍又一遍, 而對新的、未看過的反而不太感興趣。

讓孩子擺脫依賴需要心理輔導

隨著年齡的增長, 依戀行為總是會消逝的, 它是嬰幼兒成長過程中一段必經的心理歷程, 只是不同的孩子在依戀的強度和時間長短上有些差異。 讓孩子早日擺脫依賴習慣, 與媽媽的教育觀點和方式分不開——

1、學習生活技能, 是訓練獨立自主的好方法。 讓孩子擺脫媽媽的依賴,

首先要讓孩子學會自立。 穿衣戴帽不再代勞;自己睡的被褥自己疊;如果是一塊小手絹, 建議他自己洗……

2、常帶孩子出去旅遊、野炊, 讓他認識不同的生活環境, 為他提供多樣生活經驗, 並培養他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不僅長了見識, 而且增強了生活自主的自信心。

3、孩子原本就是獨立的個體, 鼓勵孩子去探索、發現, 對鍛煉他的獨立能力非常有效。 為他買一盆植物, 讓他親手栽培, 去觀察、發現植物的變化。 這樣不僅鍛煉了他的責任心, 還有利於觀察能力的提高。

4、在孩子最易發生依戀的時間裡, 如臨睡前、生病時、疲勞時, 儘量滿足他們的依戀行為, 但同時要教給他們一些自己適應的方法, 如臨睡前告訴孩子躺在床上想想今天自己做了哪些事情,

孩子會慢慢入睡的。

5、用故事、兒歌等生動活潑的形式, 鼓勵孩子做獨立、自信的孩子。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