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腫瘤科>正文

腹瀉亦可見於癌症

一般人總會以為“腹瀉”都是一般的腸道疾病或受涼, 食物不衛生等造成, 因此常常自購藥物在家治療。 有些缺乏臨床經驗的醫生, 也多按“腸炎”之類的疾病下藥, 結果一拖再拖。

消化系統, 尤其是胃腸道裡的惡性腫瘤如胃癌, 結腸癌, 直腸癌極易發生腹瀉。 不過, 這類癌症容易引起人們的重視, 誤診率一般不高。 最容易迷惑人們的是其他部位腫瘤引致的腹瀉, 不易引起人們的警覺。

肺癌:某男性患者, 無辜經常腹瀉水樣便, 經多種治療, 效果不佳。 後來病人有少量咳血, 即行x線攝片, 證實為左下肺癌。 生理病理證明,

某些肺癌細胞可產生各種調節肽, 如促腎上腺素, 甲狀旁腺激素, 降鈣素, 抗利尿激素以及5-羥色胺等, 這些激素直接進入血液迴圈, 使人出現類癌綜合症, 腹瀉就是一個突出症狀。

甲狀腺髓樣瘤:本病約占全部甲狀腺瘤的3%-9%。 該腫瘤除分泌降鈣素外, 還可以產生其他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質, 約20%-30%的患者可發生腹瀉。 腫瘤切除後腹瀉可消失, 腫瘤復發或轉移後腹瀉又再出現, 多並有面, 舌等多發神經痛的表現。 腹瀉的原因是癌組織分泌前列腺素, 影響血管收縮的腸肽或5-羥色胺所致的腸蠕動亢進而發生腹瀉。 檢查本病的最好方法是測定基礎的和應激反應的血清降鈣素水準, 正常值為0.02-0.4ng/L, 而這類病人可達到540ng/L。

肝癌:每天腹瀉2-3次或20-30次不等,

全是水樣腹瀉或粘液糊狀大便, 但細菌培養並未發現致病菌, 鏡檢也只有少數白細胞, 甚至完全正常這類患者腸道門診就醫。 只有追查甲胎蛋白及B超, CT檢查, 確診為原發性肝癌。

有資料表明, 50%的原發性肝癌在確診前3個月就有腹瀉。 目前比較一致的看法是, 肝癌常伴有肝硬化, 造成門靜脈高壓或栓塞, 導致腸壁淤血, 水腫, 蠕動加快, 消化吸收與內分泌混亂, 因而發生腹瀉;慢性病患者小腸內細菌過度繁殖, 分泌大量的腸毒素, 促進肥大細胞增殖, 釋放組胺, 使腸粘膜變性水腫及通透性增加, 水分進入腸腔引起腹瀉。 此外, 肝癌患者膽鹽缺乏, 可致脂肪吸收障礙, 再加上飲食不當, 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性腹瀉。

生長抑素瘤:本病是胰島D細胞分泌大量生長抑素引起的糖尿病,

膽道結石及消化不良為主的綜合征。 80%為惡性, 好發於45-75歲女性。 引起腹瀉的原因可能與腫瘤分泌多種激素或激素類物質有光。

胃泌素瘤, 胰腺類癌等都可因分泌異位激素導致輕度, 中度或嚴重腹瀉。 因此, 對腹瀉病人, 臨床醫生應該詳細詢問病史, 認真檢查。 我們患者自己也要高度引起重視, 配合醫生檢查。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