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兩性養生>正文

金屋藏嬌是怎樣變成現代的二奶的

金屋藏嬌”這出自西漢時期的典故, 當然稱得上是一段流傳千古的佳話。 然而伴隨這段佳話的卻是東窗之內的陰謀和上流社會女人之間的勾心鬥角。

西漢的五世皇帝漢景帝劉啟有兩個兒子, 老大劉榮, 老二劉徹, 所不同的是, 劉榮是太子, 劉徹不是;劉榮的母親是栗姬, 劉徹的母親是王夫人。

劉榮貴為太子, 當然是上層社交圈關注的焦點, 在眾多關注的眼睛中, 就有一雙是長公主劉嫖的。 劉嫖是大漢帝國數一數二的風流人物, 她是竇太后的掌上明珠, 和漢景帝是一母同胞, 人稱長公主。 “長”是個尊稱,

並不是說她長得修長。 按漢朝的慣例, 皇帝的女兒稱“公主”, 皇帝的姐妹稱“長公主”, 皇帝的姑媽則稱“大長公主”。 當時的漢朝的上流社會還流行近親結婚, 總是喜歡自己人和自己人摽在一塊, 其目的無非是親上加親, 肥水不流外人田!長公主劉嫖有個寶貝女兒名叫阿嬌, 誰能配得上呢?在那樣的時代氛圍裡, 劉嫖自然就打起了太子的主意。 自己的女兒嫁給皇太子, 這自然是好的不能再好了, 一來表兄表妹結親, 親上加親;二來在整個國家之內, 除了太子, 誰還能配得上貌美如花的阿嬌呢?做了太子的媳婦將來才可能成為皇后, 母儀天下啊!

長公主雖然有意將女兒嫁給太子, 但有人卻不領情, 這人就是太子的媽媽栗姬。 長公主有個愛好,

平時喜歡給自己的親弟兄漢景帝拉皮條, 漢景帝身邊的美女幾乎都是長公主給介紹過去的。 身邊的美女多了, 景帝自然就顧不上栗姬, 弄得栗姬整天處於饑渴半饑渴狀態。 栗姬不恨景帝, 只恨給景帝拉皮條的長公主。 可是恨歸恨, 皇帝的一個妃子又能把風頭正勁的長公主怎麼樣呢?當聽說長公主想高攀太子, 栗姬惱怒地想, 太子是我的孩子, 你他媽別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了。 主意一定, 栗姬對長公主拉下臉來, 明確拒絕了長公主的要求, 堅決不應允親事。

在栗姬這裡碰了釘子, 長公主很快就把目光瞄向了劉徹。 這次她改變策略, 直奔主題, 她當面問劉徹願不願意娶阿嬌做妻子, 那時劉徹還是小孩子, 對男女之事一竅不通,

也不知道妻子是個什麼概念, 見姑姑這麼問, 便信誓旦旦地說:“若得阿嬌, 必以金屋貯之。 ”長公主一聽當然大為滿意, 立即將劉徹的豪言壯語上奏給了漢景帝。 景帝是個很內斂的人, 見兒子有這樣的氣魄, 心中非常高興, 立即同意了這門親事。

將來的事情就比人們想得複雜了。 自從劉徹和阿嬌確立了戀愛關係, 長公主就開始處處打壓栗姬和劉榮, 時時讚揚王夫人和劉徹。 在長公主全力以赴的幫助之下, 劉徹順利取代了哥哥劉榮當上了太子。 因此, 在少年劉徹純潔情懷的背後, 卻是長公主煞費心機的陰影。 “金屋藏嬌”的溫馨頓時讓人有了異樣的感覺。

西元前141年, 劉徹即皇帝位, 是為漢武帝, 阿嬌則順利成為皇后。

誰知“金屋主人”的生活並不幸福。 因為婚後十餘年沒有子嗣, 貴為皇后的阿嬌非常焦慮。 為生孩子, 求醫看病花錢達九千萬銖, 最終也沒解決問題。 焦慮之下, 阿嬌的身材姿容自然大受影響。 不知不覺之眾中, 當年的花容月貌的阿嬌慢慢成了黃臉婆。

長公主將自己的女兒培養成為了母儀天下的皇后, 被人稱讚為拉皮條的楷模, 有人亦步亦趨, 也學得有模有樣, 活學活用的非平陽公主莫屬。 平陽公主是漢武帝的姐姐, 雖然自己沒有女兒, 但受到長公主的啟發, 在劉徹登上皇位之後, 她開始大肆搜羅天下美女, 養在家中, 以備皇帝弟弟的不時之需。 忽有一日, 漢武帝駕臨平陽公主府邸, 對平陽公主搜羅來的歌女衛子夫一見傾心。

從此, 衛子夫走進了深深的皇宮, 以至平步青雲。

誰料衛子夫進宮不久, 肚子就十分爭氣, 順利地為漢武帝生出了一個男孩。 這是漢武帝的長子, 名劉據。 六年後, 備受漢武帝寵愛的劉據被立為太子, 衛子夫的榮寵也達到了極點, 隨之而來的, 便是衛氏一門的封爵封侯。 衛子夫的弟弟衛青、外甥霍去病也因此得到了施展才華的機會, 在反擊匈奴的戰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樣就自然疏遠了當年專寵的阿嬌, 因而使阿嬌的妒火和怒火一起中燒, 但是面對著握有生殺予奪大權的皇帝卻無可奈何。 於是, 千媚百嬌的阿嬌折磨得痛不欲生。 她雖然貴為皇后, 但辦法也和普通的女人一樣, 一哭二鬧三上吊, 幾次差點兒死去, 弄得漢武帝為此事十分煩惱。

當然,阿嬌畢竟在皇宮裡長大,辦法還是比普通女人高出一籌。為使漢武帝回心轉意,阿嬌棋走險招,收買巫女,讓其對衛子夫施展巫術。後此事敗露,漢武帝大為光火,他派廷尉張湯“治皇后巫蠱獄”。受此案件牽連,被誅者竟達三百多人。罪魁禍首的阿嬌自然不能倖免,最後無奈只得交出皇后印綬,並被打入冷宮長門宮。從前令漢武帝心醉神迷的阿嬌已不復存在。

阿嬌曾作過最後的努力,花費鉅資請著名文學家司馬相如作《長門賦》,以表達內心的淒苦,贏得漢武帝的愛憐。誰知這篇賦雖然寫得悽楚哀婉,卻最終於事無補。阿嬌高估了文學的力量,高估了文學家的能力,最終文學和文學家的面子和阿嬌一起被弄得灰頭土臉,狼狽不堪。拿了別人的錢,卻幫不了別人的忙,文學何用,文學家何用?可以想見,阿嬌最痛恨的人,也許不是皇帝,而是文學家。

阿嬌終於帶出了“金屋”,但“金屋藏嬌”卻成為了二奶代名詞。

“金屋藏嬌”聽起來是個愛情傳奇,而對於策劃者來說則是一場陰謀,一場並不高明的宮廷政變。對當事者來說,則只是此情不再的感傷,刻骨銘心的痛苦回憶。因此,和“金屋藏嬌”聯繫在一起的是九五至尊的皇位,是美女之間的爭風吃醋,是個人恩怨的集中展示。

南宋詞人辛棄疾後來對此事大為感歎:“長門事,准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因此,出自真性情的“金屋藏嬌”之諾固然是段佳話,但這段佳話的傳奇色彩在長公主的心機和阿嬌後來命運的襯托之下,卻無可奈何地越來越淡了。

因此,在現代語境中,“金屋藏嬌”似乎也演變成了一個深具曖昧色彩的詞語,那個住在金屋子裡女人好像總是二奶。

弄得漢武帝為此事十分煩惱。

當然,阿嬌畢竟在皇宮裡長大,辦法還是比普通女人高出一籌。為使漢武帝回心轉意,阿嬌棋走險招,收買巫女,讓其對衛子夫施展巫術。後此事敗露,漢武帝大為光火,他派廷尉張湯“治皇后巫蠱獄”。受此案件牽連,被誅者竟達三百多人。罪魁禍首的阿嬌自然不能倖免,最後無奈只得交出皇后印綬,並被打入冷宮長門宮。從前令漢武帝心醉神迷的阿嬌已不復存在。

阿嬌曾作過最後的努力,花費鉅資請著名文學家司馬相如作《長門賦》,以表達內心的淒苦,贏得漢武帝的愛憐。誰知這篇賦雖然寫得悽楚哀婉,卻最終於事無補。阿嬌高估了文學的力量,高估了文學家的能力,最終文學和文學家的面子和阿嬌一起被弄得灰頭土臉,狼狽不堪。拿了別人的錢,卻幫不了別人的忙,文學何用,文學家何用?可以想見,阿嬌最痛恨的人,也許不是皇帝,而是文學家。

阿嬌終於帶出了“金屋”,但“金屋藏嬌”卻成為了二奶代名詞。

“金屋藏嬌”聽起來是個愛情傳奇,而對於策劃者來說則是一場陰謀,一場並不高明的宮廷政變。對當事者來說,則只是此情不再的感傷,刻骨銘心的痛苦回憶。因此,和“金屋藏嬌”聯繫在一起的是九五至尊的皇位,是美女之間的爭風吃醋,是個人恩怨的集中展示。

南宋詞人辛棄疾後來對此事大為感歎:“長門事,准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因此,出自真性情的“金屋藏嬌”之諾固然是段佳話,但這段佳話的傳奇色彩在長公主的心機和阿嬌後來命運的襯托之下,卻無可奈何地越來越淡了。

因此,在現代語境中,“金屋藏嬌”似乎也演變成了一個深具曖昧色彩的詞語,那個住在金屋子裡女人好像總是二奶。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