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而言, 兒童肛瘺較少, 但出生後3個月的嬰兒, 以及未滿1周歲的幼兒, 也常會出現肛門腫痛、化膿的情況。 由於小兒肛瘺管道較為短淺, 排膿後症狀可很快減輕, 並多數可自愈, 部分患兒隨年齡增長而自愈, 因此, 一般主張不行手術治療。
對此, 應對症處理, 每日清潔肛門並坐浴, 適當使用抗生素及外用藥膏, 消炎消腫, 控制和減少膿腫的發生, 加速自愈。 對反復發作不能自愈的患兒, 要擇期至能承受手術時, 再進行手術治療, 手術年齡以5~10歲為宜, 對於低齡幼兒患該病的原因, 以及自愈的原因, 尚不明了。
據國內外統計, 嬰幼兒肛瘺在出生後6個月以內發病者占小兒肛瘺的2/3;在生後3個月內發病率最高, 其中生後1個月內發病者為最多見。 男性多於女性, 男性占80%—90%, 嬰幼兒肛瘺發病部位多在肛門兩側, 瘺管多呈淺在、單純、垂直。 複雜而瘺深的較少, 有部分患兒未治可自愈, 待成人後可再發。
①當肛門周圍尚未形成膿腫, 僅見皮下有炎症反應時;可採用保守治療, 每日用溫開水坐浴2—3次, 適當吃些抗生素, 局部可用金黃如意膏外敷等消炎、消腫治療。
②如膿腫已形成, 可切開排膿, 預防反復感染, 由於距肛竇較近, 可一次切至肛竇, 可避免日後成肛瘺。
③多數小兒肛瘺, 可隨發育生長自己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