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盆底痙攣綜合症的手術治療

盆底痙攣綜合症的手術治療主要針對恥骨直腸肌綜合症 ,因為恥骨直腸肌肥大、瘢痕形成 ,理論上切除部分恥骨直腸肌 ,同時切除部分外括約肌的手術是合理的。 但近期資料證實其療效不持久 ,術後早期可獲滿意的療效 ,一般在2~3個月後排便困難症狀逐漸出現 ,有部分病人症狀較術前更為嚴重。 其原因可能是盆底痙攣綜合症不僅僅是恥骨直腸肌在排便時有反常收縮 ,參與排便的其他盆腔肌肉都有 反常收縮 ,另外恥骨直腸肌部分切除術後 ,在早期其反常收縮消失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 ,瘢痕組織的收縮 ,恥骨直腸肌痙攣又重新出現 ,所以單純切除部分恥骨直腸肌往往效果欠佳。

目前主張的手術方法有 :①恥骨直腸肌全束部分切除術 ,適應於恥骨直腸肌綜合征;②閉孔內肌移植術是一種治療盆底痙攣綜合症的有效手術方法;③改良肛直腸環閉孔內肌縫合術 ,治療盆底痙攣綜合症的遠期療效 ,尚待觀察 中;④恥骨直腸肌切斷加皮下組織與直腸漿肌層縫合術的優點是避免分離切除恥骨直腸肌 ,消滅切口內的死腔 ,減少切口內的積血、感染及竇道形成的概率 ,防止了恥骨直腸肌斷端粘連而引起症狀復發。

● 手術療效 儘管文獻中報導的手術顯效率差別較大 ,但臨床療效是顯著的。 存在差別的原因可能與手術指征、手術方式及療效評價標準不盡相同有關。

綜述國內外14篇報導的手術療效 ,手術的優良率為84.9% 。

● 手術併發症 恥骨直腸肌部分切除術後的併發症包括大便失禁、直腸壁損傷引起的切口感染或瘺管形成等。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