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五官科>正文

孩子牙齒矯正有哪些誤區

暑假將至, 長達兩個月的假期讓青少年朋友有了充足的時間進行牙齒矯治, 但是, 仍然有很多孩子對於牙齒正畸顧慮重重, 一是怕疼, 二是怕影響學習和生活, 三是不美觀。 據323醫院數字口腔中心張春光副主任介紹, 其實這些顧慮大可不必, 如今, 數控隱形正畸已經在口腔臨床上大量使用, 效果非常好。 像牙齒排列擁擠、哨牙、地包天等問題均可考慮數控隱形正畸治療。 他還表示, 目前不少學生口腔有錯合畸形, 至少七成以上的學生需要矯牙, 而家長和學生對矯牙的誤區卻層出不窮。

誤區一:矯牙非要等到12歲

不少家長認為, 等孩子換了乳牙, 恒牙都出來了, 特別是12歲之後才是正畸的最佳時期。 張主任說, 這種說法不完全正確, 如果一概而論, 往往會使許多人錯過最佳矯治時機, 而增加了矯治難度。

從半歲之後長出乳牙, 到兩歲半左右乳牙長齊。 到了6-7歲, 乳牙換成恒牙, 一直持續到12歲左右, 恒牙完全長齊。 在這個時候矯牙, 醫生可以對每個牙齒的位置都一清二楚, 方便設計矯治方案, 所以, 臨床上大約有50%-60%的孩子是在12歲以後才矯牙。

專家正解:如果在乳牙 換牙 恒牙這個過程中, 當兒童口腔裡出現比如地包天或哨牙等問題時, 絕不能等到12歲才去處理。 因為不良的生長環境, 有可能隨年齡的增長而惡化, 而且上下頜骨等到定型之後,

再來矯牙, 處理起來非常困難。 此外, 地包天或哨牙很可能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影響, 應該儘早矯治。

誤區二:矯牙後牙齒會鬆動

“我家孩子的一口牙實在是參差不齊, 去某醫院諮詢了一下, 醫生說上下各要拔掉兩顆牙再行矯正, 我想這對小孩來說一定是很痛苦的事, 再說拔了以後牙縫可能太稀, 牙齒有可能沒原來牢固了, 容易鬆動。 ”劉小姐就是因為自己有這樣的想法, 遲遲不願意帶孩子去醫院矯牙。

專家正解:矯牙就是要把牙齒移動到合適的位置, 根據牙槽骨和牙周的更新週期, 牙齒移動的速度大約1mm/月, 在這個過程中牙齒略顯鬆動, 但移動到目的地三個月後, 會完全恢復到治療前的穩固程度。 如果矯牙會導致牙齒鬆動的話,

這項技術就沒有辦法開展下去了, 因此家長完全不必擔心矯牙之後, 牙齒就會鬆動不牢固了。

誤區三:矯牙一定會痛

有的人戴上矯正器之後, 說“早知那麼痛, 就不做了”, 還有人說, “怎麼會沒感覺, 是不是醫生沒有上好矯正器?”

專家正解:每個人戴上牙箍之後的感覺會不同。 戴上牙箍之後, 有可能出現不適感, 如痛、脹、咬物不適等, 而且這些感覺多是在第一次矯牙時出現。 “最不舒服的也就是頭三天, 以後戴得時間長了, 就慢慢習慣了”。 張主任說, “到目前為止, 還沒有遇到戴上矯正器之後, 因為疼痛而要求拆除的案例。 ”

專家建議

1.孩子在3歲後, 應該到口腔專科全面檢查一下, 發現問題及早處理。 並不是等孩子的牙齒出現嚴重問題了才去看牙醫。

2.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鼓勵孩子不挑食、不偏食、少吃零食, 多吃五穀雜糧、蔬菜、水果、堅果等對牙齒有利的食物, 通過充分的咀嚼促進下頜的發育、使牙齒更整齊更易清潔。

3.杜絕不良習慣:及時糾正孩子的吐舌、吮指、舔牙、咬鉛筆、咬衣角、咬嘴唇、單側咀嚼等不良習慣, 否則會造成牙頜的畸形。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