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驚,寶寶也會長痔瘡

新生寶寶也會長痔瘡?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 人們的飲食越來越精細, 缺乏膳食纖維, 寶寶常常會便秘, 長期便秘容易誘發痔瘡和肛裂。

案例:霏霏媽咪發現最近孩子大便時總哭, 說“疼”, 便便上還有一點血。 媽咪說, 自孩子出生以後, 大便就很用力, 也容易便秘。 6個月時斷奶改吃奶粉後, 便秘更嚴重, 經常三四天才大便一次。 後來聽老人說, 有的小孩就是好多天才大便一次, 也是正常, 就沒再理會了。 直到孩子叫疼、出血, 她才感覺事情嚴重了。 去醫院一查, 孩子長了痔瘡。 聽到這個結論, 媽媽大吃一驚, 她根本沒想到一歲多的孩子會長痔瘡。

專家意見:精細化飲食是罪魁禍首

以前幼兒長痔瘡的很少, 現在逐漸多了起來, 主要是因為吃得太精細, 引起便秘。 這麼小的孩子, 如果長期便秘, 硬大便會導致肛門破裂, 破裂後引起炎症, 長期刺激就形成外痔。

醫生告訴家醫記者, 這麼小的孩子不能進行手術, 還是要保守治療, 預防感染, 對症處理, 可以塗金黴素眼藥膏等消炎藥膏。

醫生提醒:如果家長發現孩子便秘, 最好是飲食調節。 辦法是多喝水, 多吃水果、蔬菜。 如果年齡小, 可以吃菜泥、果泥。 她建議家長要培養孩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 每日定時間、定地點訓練排便, 以建立良性條件反射, 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 對於有的家長用土方, 將麻油、豬油做潤腸劑或用瀉藥,

黃主任說, 這些方法萬萬不能用。 因小兒胃腸很脆弱, 用潤腸劑或瀉藥可能導致腹瀉不止。

預防小兒痔瘡日常注意

(一)注意局部清潔乾燥

嬰兒的神經和肌肉的功能尚未健全, 對大便的控制力差, 有大便就排, 所以排便次數多。 有的是一邊吃奶一邊大便, 甚至排便次數超過吃奶的次數, 而且常常是稀便, 這是乳兒特有的排便形式, 對此不必擔憂。 由於排便次數多, 又常為稀便, 如尿布更換不及時, 很容易引起肛門皮膚潮紅、潰爛、感染等, 俗稱“紅屁股”。 要保持嬰兒的肛門健康就必須隨時更換尿布。 同時在排便後用溫水或溫鹽水清洗肛門。 尿布要用開水燙洗並暴曬。 發生紅屁股時, 洗後可撲上一些痱子粉,

再用柔軟的幹尿布包好。

(二)建立良好的排使習慣

兒童有時會發生大小便控制不住, 污染衣褲, 這是難以避免的現象, 家長不宜過多責備, 以免加重他們的精神負擔。 要幫助孩子建立定時大便的習慣, 到時間就去大便, 如果沒有大便也不要長時間坐在便盆上。 少數小孩有坐在痰盂上看小人書或玩耍的習慣, 這對肛門保健很為不利, 家長要幫助他們改掉。 小兒腹瀉後肛門部可有裡急後重感, 他們會認為大便沒解乾淨而慢慢坐在便盆上不願起來, 這樣很容易引起肛門病。 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設法叫孩子起來, 用手或棒[1]刺激肛門使肛門收縮, 並用溫水清洗和用熱毛巾熱敷肛門, 幫助他們克服下墜感。 同時要及時治療小兒腹瀉。

如果發現小兒大便時哭鬧, 或排便非常用力、甚至憋得面紅耳赤時要及時查找原因, 對症處理。

(三)要注意便盆衛生

兒童大多坐在便盆上大便, 如便盆邊緣有破損可以擦傷皮膚、便盆不清潔可引起細菌感染。 集體公用的便盆還會互相傳染疾病, 所以便盆衛生要引起人們的重視。 另外, 兒童大多穿開襠褲, 小兒常常席地而坐, 往往會發生感染和外傷, 也應幫助他們克服這種壞習慣。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