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誘騙孩子的人販子很多, 只有讓孩子學會抵抗誘惑, 才能更好的保證孩子的安全。 那麼如何教會孩子學會抗拒誘惑呢?
1、對孩子的合理需求也不應無條件滿足。
滿足孩子, 應適當地延緩, 並適度地使其有機會體驗挫折, 使孩子能夠承受各種不滿足, 而保持心理平衡。
2、要進行家庭情感教育。
使孩子與父母其享歡樂, 共擔憂愁, 懂得親情之愛和天倫之樂, 從崦建立起家庭的義務感、責任感。
3、引導孩子瞭解社會的複雜性。
千萬不可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 還應瞭解孩子對社會的所見所聞和所思所想,
4、幫助孩子對立正確的價值觀。
在金錢與道德之間築起科學的價值觀, 要使孩子理解世界上有許多東西是金錢買不到的, 因而人必須珍惜自己的人格、道德、友誼、健康和知識本領等精神世界的財富。
5、注意訓練孩子的道德信用觀。
即培養孩子言行一致的道德習慣, 要從小事做起, 家長了應以身作則。
6、讓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培養孩子判斷是非和選擇正確行為的能力。 家長不要代替孩子思考和做決定。 尤其在孩子猶豫不決時, 應給他思索和分辯是非的機會。
7、鍛煉堅強的意志品質。
孩子不能抗拒誘惑, 主要是意志薄弱,
8、讓孩子勇於承認和改正錯誤。
在孩子心理尚未成熟進度, 難免會犯錯誤或出現越軌行為, 應該給孩子改正的機會。 必要時應尋求心理專家的幫助, 而不可只以批語譴責來代替教育。
9、給是非一個界限。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從寶寶1歲左右起, 為寶寶建立一套簡單、明瞭、容易操作的行為規則, 讓他知道什麼是對的, 什麼是錯的;哪些可以做, 哪些不可以做。 讓他在一個寬鬆而不失規則的環境中生活, 逐漸學會自律。 比如, 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伸手去拿;拿別人的東西要經過主人的同意;外人給東西, 應先問問爸爸媽媽能不能要。 不到1歲的寶寶聽不懂過多的解釋,
10、提供必要的準備。
爸爸媽媽不能慣著寶寶見什麼要什麼, 但某些東西, 最好也給寶寶準備, 像玩土玩水用的小水桶、小鏟子, 小皮球, 可以坐在上面自己“駕駛”的汽車等。 如果寶寶沒有這些自己喜歡玩又很大眾化的玩具, 看到別的孩子玩得高興, 自己被冷落在一旁, 內心會很失落、壓抑, 容易形成自卑心理。 所以, 該買的一定要買。 不然, 極度的壓抑可能會促使寶寶將他人的東西據為己有。
11、認准堅持我自己。
在寶寶的內心埋下是與非的種子,
12、父母要做好榜樣。
如果父母一邊對寶寶說不能拿別人的東西, 一邊順手牽羊把單位的東西往家裡“順”, 在超市里把口香糖一類的小東西趁人不注意揣進腰包, 或是買東西時占點小便宜, 給寶寶做了壞榜樣, 寶寶就會把規則拋在一邊, 因為看到的遠遠比聽到的記憶深刻, 所以, 要想寶寶成為什麼樣的人, 父母首先要成為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