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不少公司都會為員工定制健康體檢項目。 但調查顯示, 在所有體檢專案中, 放棄肛腸部位檢查的人數最多。 如果他們能夠儘早重視, 或許生命就會延長很多。 下面為大家進行介紹。
肛檢每年一次 有效遏止腸腫瘤
臨床上, 肛門指檢和超導光肛腸鏡是肛腸疾病檢查最常用的兩種方式, 操作簡單、準確快速, 但“肛門指檢”是被放棄最多的一個項目。
實際上, 通過肛門指檢能探查6-8釐米範圍內的低位直腸是否存在腫塊, 根據腫塊的大小、位置以及指套上是否粘有血跡等情況得出相關資訊。 而超導光肛腸鏡檢查,
專家表示, 肛腸檢查痛感小, 患者需要打開心結, 對自己的健康負責。 每年一次肛腸檢查, 能有效預防和及早發現疾病, 特別是有便血、脫出、疼痛、排便困難等相關症狀的患者。
1、大便隱血試驗
通常腸癌的發生演變在早期可以沒有任何徵兆, 癌細胞可在大腸腸壁上生長數十年再轉移到其他部位, 在沒有任何症狀前, 增生的組織可滲出少量血液, 血液進入大便被排出。 而大便隱血試驗就是檢測大便中的血液成分,
這項檢查是目前腸癌普查中使用最廣泛且評估最多的一項檢查方法, 操作簡易、快速, 而且無痛。
2、血清癌胚抗原檢查
血清癌胚抗原檢查雖然不具有特異性的診斷價值, 但對於估計腸癌的預後、檢測療效和復發方面有重要價值。
3、腸鏡檢查
凡有便血或大便習慣改變, 經直腸指檢未發現異常者, 應進行乙狀結腸鏡或纖維結腸鏡檢查。 目前纖維結腸鏡檢查對於腸內病變診斷而言, 是最有效、最安全、最可靠的診斷方法。 絕大多數早期腸癌患者可由內鏡檢查發現並確診。
檢查得了腸癌試試生物治療方法
生物治療大腸癌能有效殺滅患者體內的癌細胞,
生物治療大腸癌的優勢其表現:
有效清除腫瘤手術、放療、化療後殘餘的癌細胞及微小病灶, 預防腫瘤的復發和轉移;
可增強腫瘤對放療的敏感性, 減少放療的毒副作用;
對於放化療無效的患者, 或對化療藥物產生耐藥性的患者, 同樣可以採用生物治療延長生存期, 提升生命品質;
能抵抗化療藥物的免疫抑制作用,
對於失去手術機會或癌細胞復發、轉移的晚期腫瘤患者, 能迅速緩解其臨床症狀, 大部分患者可達到瘤體縮小甚至消失或長期帶瘤生存的治療效果;
具有免疫調節和體細胞修復, 實現消化道症狀減輕或消失、皮膚有光澤、黑斑淡化、靜脈曲張消失、停止脫髮並生長等“年輕化”表現, 精神狀態和體力亦有明顯恢復等現象, 大大提升患者的生命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