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癌為膽道系統中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在膽囊惡性腫瘤中膽囊癌占首位, 其它尚有肉瘤、類癌、原發性惡性黑色素瘤、巨細胞腺癌等。 因後者均屬少見, 故本章主要討論原發性膽囊癌。 女性較男性多 2~4倍。 多見於50~70歲
1.膽囊癌的外科治療原則
隱匿性膽囊癌的根治性手術原則, 隱匿性膽囊癌是指術前, 術中均未得出診斷, 而在因“良性”疾病行膽囊切除術後由病理切片確診為膽囊癌者。 由於是在術後確診, 所以面臨的問題為是否需要再次行根治手術。 若術後病理切片發現癌腫僅侵犯至粘膜層或肌層者,
膽囊癌的根治手術;由於膽囊癌患者就診時往往已不是早期, 據大宗病例分析, 能獲根治性切除的膽囊癌只占23%左右。
晚期膽囊癌的姑息性手術:對於無法根治的晚期膽囊癌病例, 手術原則為減輕痛苦, 提高生活品質。 晚期膽囊癌較突出的問題是由於癌腫侵犯膽道系統所導致的阻塞性黃膽。
2.放療:僅做為一種輔助手段應用於手術後或已無法切除的病例。 Todoroki報告膽囊癌病灶切除加放療的3年存活率為10.1, 而未加放療者為0。 一般放射劑量為40~50GY。 術中放射即在切除病灶後, 採用迴旋加速器產生的電子束, 給20~30GY的放射量。
3.化療:膽囊癌對各種化療藥物均不敏感, 很難觀察其療效, 多用於術後輔助治療。 常用的藥物有ADM、5-FU、MMC等。 預後 膽囊癌的5年生存率甚低, 約2%~5%;80%以上的病人可死于1年之內。 如膽囊癌僅侵及粘膜和粘膜下層, 作膽囊切除術的預後較好, 有人報導此組病人5年生存率可達40%~64%。 故預後好壞關鍵在於早期診斷, 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