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燒傷傷口有哪些處理方法

燒傷如果處理或者護理不當, 很容易造成感染, 嚴重可感染致全身。 那麼一旦燒傷後感染了該如何處理呢?

1.堅持嚴格的消毒隔離制度:做好床邊隔離, 減少或防止細菌的入侵, 尤其是綠膿桿菌和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糖球菌的交叉感染。 在靜脈輸液時, 嚴格無菌操作, 及時防治靜脈炎。 為防導管敗血症, 禁止在大隱靜脈近端切開, 插管至髂外靜脈、下腔靜脈。 靜脈切開插管或穿刺應由四肢遠側開始, 儘量遠離創面和避免通過創面作靜脈切開。 如急診抗休克輸液已做了通過創面的踝部靜脈切開, 要妥善保護,

及時更換滲顯敷料, 插管超過3天即拔管。 如靜脈通道附近有紅腫疼痛反應, 輸液不夠通暢, 或由近端擠壓出膿性分泌物時, 應立即拔管, 創面敞開。 總之, 導管敗血症應十分警惕, 並注意預防。

2.正確處理創面 是防治全身感染關鍵之一。 燒傷休克較穩定後及早清創, 外用AgSD, 儘早暴露創面。 抗體休克期間隨時更換潮濕的敷料及床墊。 48小時後及早翻身, 處理並烤幹創面, 有利於預防感染。 對大面積Ⅲ度焦痂作早期切痂植皮, 是預防敗血症的積極措施。 對於尚未切痂的創面保持乾燥, 經常檢查有無痂下積膿, 及時引流。 已發生敗血症的情況下施行切痂手術應慎重考慮。 衡量病人對手術的耐受性, 不但要找准創面感染病灶,

還要顧及肺部感染情況, 把挽救生命放在第一位。 若迫不得已需要手術, 應力求簡單有效, 時間短, 僅作搶救性病灶切除, 然垢用異體(種)皮覆蓋。 廣泛深Ⅱ度燒傷痂皮溶解發生敗血症者, 需儘量清除痂皮, 清洗、引流, 濕敷與半暴露相結合, 外用抗菌藥物。 感染的肉芽創面應防止過長時間的受壓, 覆蓋的異體皮、異種皮、凍幹皮等, 在敗血症時需每天檢查並及時更換。

3.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抗生素是防治感染的重要武器, 但必須通過機體才能發揮作用。 由於耐藥菌杆的增加, 臨床常用的一些抗生素, 治療燒傷全身感染逐漸失去應用價值, 而需要新一代的抗菌藥。 如G-桿菌屬感染, 綠膿桿菌、產氣桿菌、克雷白桿菌、硝堿鹽陰性桿菌、枸櫞酸桿菌等,

可先用丁胺卡那毒素、先鋒必、新型青毒素Ⅱ等。 乙型溶血性健球菌感染仍選用青毒素G。 羧苄青毒素對綠膿桿菌的作用降低, 氧呱嗪青毒素對綠膿桿菌、糞鏈球菌、奇異變形桿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唯此兩種藥物用量宜大。

4.營養與支持療法 這是防治感染的基礎。 大面積燒傷每天需補充熱量16720KJ(4000kcal)以上蛋白質100~150g。 熱量與氮的攝入以100:1較合適。 營養補充以口服為主, 口服不足加靜脈補充。 根據病人飲食習慣改進烹調技術和內容, 進高熱量蛋白飲食, 脂肪控制在5~10%, 同時放矽膠胃管, 滴注要素飲食(可在夜間), 其濃度和量均宜逐漸增加, 以病人能耐受不引起腹瀉為度。 外周靜脈內可以滴注25%葡萄糖能量合劑, 前兩者需用雙頭輸液器同時滴注,

避免使用深靜插管帶來的感染危險, 注意補充全血, 血漿及人體白蛋白, 維持Hb100g/L以上, 血漿白蛋白30g/L以上, 肌注丙種球蛋白, 皮下注射轉移因數。 針對綠膿桿菌感染輸以綠膿桿菌免疫血漿, 增強抗感染能力。 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糾正脫水、低血鉀、酸中毒。 補充各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