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魚鱗病為發生於新生兒的重症魚鱗病, 包括膠樣嬰兒和胎兒魚鱗病, 前者最終可能轉化為性連鎖魚鱗病、板層狀魚鱗病或顯性遺傳先天性魚鱗病樣紅皮病。 後者多在出生後不久死亡。 臨床表現主要有:
①膠樣嬰兒:
出生時嬰兒即被一層發亮的膠狀膜包裹, 以致嬰兒肢體被限制在一個特殊位置, 並引起瞼外翻。 膠狀膜乾燥, 呈棕黃色, 毛髮貫穿其中。 出生後24小時內, 包被的薄膜開始出現裂隙或脫落, 膜下為表皮深層, 潮濕、高低不平, 呈紅斑樣。 脫屑自皸裂部位開始, 於15~30天內累及全身, 頭顱和肢端最晚脫屑。
本病是一個不穩定的魚鱗病類型。 根據遺傳方式的不同, 部分患者可能轉化為性連鎖魚鱗病、板層狀魚鱗病或表皮鬆懈性角化過度症。 轉變為尋常性魚鱗病者罕見。 重者出生不久死亡。
②胎兒魚鱗病:
又稱為重症膠樣嬰兒。 由於同時伴有骨骼和內臟器官發育異常, 胎兒多在子宮內死亡或早產。 少數正常娩出者, 皮膚裹有一層厚的角質鱗片, 初為白色, 後變為灰黃色, 像鎧甲一樣緊束著胎兒全身嚴重影響呼吸, 加之併發嚴重的細菌感染, 患兒在出生後不久死亡, 罕有存活者。
兩者症狀相似, 胎兒魚鱗病症狀較膠樣嬰兒更嚴重, 預後更差, 多在子宮內死亡或早產, 僥倖娩出者也多在出生後不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