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骨髓炎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局部紅腫壓痛, 存在1個或多個竇口, 伴膿液流出, 經久不愈, 一般治療難以奏效, 需行手術治療, 術後護理注意事項如下。
一、加強患肢護理
慢性骨髓炎患者術後應用軟枕頭抬高患肢, 有利於靜脈回流。 限制患肢活動, 使用外固定制動, 以防止病理性骨折、脫位、關節畸形。 嚴密觀察患肢指(趾)感覺、運動、顏色變化, 動脈搏動是否明顯, 疼痛程度以及有無壓瘡。
二、傷口灌注引流的護理
慢性骨髓炎患者術後傷口應行藥物灌注、沖洗及負壓引流, 保持引流管通暢。 術後前3天每天用5000毫升沖洗液大量沖洗,
三、幫助患者進行功能鍛煉
慢性骨髓炎患者術後1周內可被動運動, 每日行肌肉等長舒縮練習及關節屈伸鍛煉, 逐漸增加活動次數和活動量, 促進肌肉和骨組織的恢復, 防止關節僵直和足下垂。 術後3周炎症消退後鼓勵患者主動鍛煉, 使用助行器, 減輕患肢負重。 半年內勿負重, 3個月或半年複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