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為一種骨的感染和破壞, 可由需氧或厭氧菌, 分枝桿菌及真菌引起, 骨髓炎好發於長骨, 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或由於外傷或手術引起的穿透性骨損傷部位, 兒童最常見部位為血供良好的長骨, 如脛骨或股骨的幹骺端, 那麼怎樣確定骨髓炎?
骨髓炎診斷一:體格檢查
1、全身情況伴有消瘦、貧血等症狀。
2、局部症狀要檢查竇道的數目、部位, 也可以用探針觸骨。 患肢皮膚是否有色素沉著及急慢性炎症。
3、患肢比對側粗大。 皮下組織相應增厚變硬, 或有畸形、肢體長短變化及功能障礙。
骨髓炎診斷二:實驗室檢查
血白細胞計數可以正常。 但血沉和C-反應蛋白幾乎總是增高。
骨髓炎診斷三:X線檢查
X線變化在感染後3~4周出現, 表現為骨質不規則增厚和硬化, 有殘留的骨吸收區或空洞, 其中可有大小不等的死骨, 有時看不到骨髓腔。 小骨腔和小死骨在硬化骨中有的不能顯影, 所以實際存在的數目往往比照片上所顯示的多。
X線改變晚於臨床, 初期僅有軟組織改變, 發病2周後, 病變部位有骨質改變。
確診骨髓炎四:CT檢查
若X線表現不明確, 可行CT檢查以確定病變骨及顯示椎旁膿腫的形成, 放射骨掃描在病變早期即有反映, 但無法區別感染。
CT的圖像容易受骨與金屬等物質的人為影響, 但對骨活檢有明確的指導意義。 另外CT對皮質骨與周圍的軟組織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影像學判斷,
骨髓炎診斷五:活檢
對於骨折和腫瘤, 可通過椎間盤間隙或感染骨的穿刺活檢和手術活檢。 可行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 從竇道取到的標本培養結果對診斷骨髓炎是不可靠的。
骨髓炎診斷六:核磁共振
利用CT、MRI檢查可以完全明確診斷, 並且可以在X線片完全正常時顯示髓腔的破壞、骨膜反應、皮質的破壞、關節損害與軟組織的狀況。 MRI對軟組織的判斷要優於CT。 MRI也可以顯示早期的骨骼水腫, 對感染的早期診斷非常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