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發病多在35-36歲, 以在家中發病占多數。 常在用力、激動或一般性活動中急性發病, 也有的病人早晨醒來手腳即不能動或不能說話。 最早表現常常是突感頭痛, 伴嘔吐、嗜睡、昏睡甚至昏迷不醒, 有的病人半身不遂, 口眼歪斜, 流口水, 喝水嗆咳, 說話不清楚等。 還有一些病人可出現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在家中如遇到上述情形, 親屬或者同事千萬不要驚慌。 因為此時處理是否及時、正確, 與病情愈後密切相關。
較常見的錯誤處理有:
驚慌失措—缺乏對腦血管病的認識, 一遇到緊急情況, 或驚叫, 或悲哭, 茫然不知所措。
野蠻搬運—有的病人家屬為“抓緊”時間, 抱起病人或背扛起病人就往醫院跑, 殊不知, 這樣的運送方式往往會加重病情。
錯誤應付—只顧及喊人回來幫忙或忙著把病人搬上床, 還有的人盲目給病人喂水或飲料。
捨近求遠—腦卒中病人早期處理一刻千金, 必須分秒必爭, 有的家屬只顧到有名氣的醫院而延誤搶救時間。
掌握正確的應急措施對減少合併症, 維持生命體征, 防止病情加重, 爭取時間, 進一步救治是十分重要的。
1、初步判斷為腦血管意外以後, 應使病人仰臥, 頭肩部稍墊高, 頭偏向一側, 防止痰液或嘔吐物回吸入氣管造成窒息。 如果病人口鼻中有嘔吐阻塞, 應設法摳出, 保持呼吸道通暢。
2、解開病人領口扭扣、領帶、褲帶、胸罩、如有假牙也應取出。
3、如果病人是清醒的, 要注意安慰病人, 緩解其緊張情緒。 宜保持鎮靜, 切勿慌亂不要悲哭或呼喚病人, 避免造成病人的心理壓力。
4、打電話給急救中心或者醫院神經專科, 尋求幫助, 必要時不要放下電話, 詢問並聽從醫生指導進行處理。
5、可以做一些簡單的檢查:如用手電筒觀察病人雙側瞳孔是否等大等圓;如有可能應測量血壓, 如超過150毫米汞柱(收縮壓), 可以給病人舌下含服心痛定1片(10毫克。 )
6、有條件者呼叫救護車來運送病人。 若自行運送, 在搬運病人時正確的方法時:2-3人同時用力, 一人托住病人頭部和肩部, 使頭部不要受震動或過分扭曲, 另一人托住病的背部及臀部, 如果還有一人, 則要托起病人腰部及雙腿,
7、在沒有醫生明確診斷之前, 切勿擅自作主給病人服用止血劑、安宮牛黃丸或其他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