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在身體中起到的左右是非常大的, 膝關節炎是一種膝關節的常見疾病, 骨關節炎的主要特徵包括有軟骨退行性病變以及關節邊緣骨贅的形成。
專家介紹骨關節炎, 是最常見的關節炎, 一般認為是慢性進行性退化性疾病。 以軟骨的慢性磨損為特點。 常在中老年發病, 在疾病的初期, 沒有明顯的症狀, 或症狀輕微。 早期常表現為關節的僵硬不適感, 活動後好轉。 遇劇烈活動可出現急性炎症表現, 休息及對症治療後緩解。
創傷後關節炎, 創傷後關節炎是膝關節受到創傷之後出現的關節炎。 臨床表現與骨關節炎非常相似,
疼痛, 活動多時疼痛加重, 休息減輕, 再活動時仍可疼痛, 甚至更重。 上下樓梯尤為困難, 只能用好腿或症狀輕的一條腿一蹬一蹬上下樓梯, 而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兩腿交替上下樓梯, 並且往往是下樓梯比上樓梯更加困難。 關節扭傷、著涼、過勞通常可誘發或加重關節疼痛。 疼痛嚴重者腿不能活動,
外八字走路更容易患膝關節炎, 膝關節炎是中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病, 隨著年齡增加, 人體骨骼發生退變, 膝關節損害會逐漸加重。 但是, 如果走路姿勢不正確, 特別是走路“外八字”、外側鞋跟磨損嚴重者, 易形成膝關節內側肌肉群勞損, 使內側間室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發病率增高。
膝關節為較大而複雜的關節, 由三部分組成:股骨的內外側髁與半月板的上面、脛骨的內外側髁與半月板的下面、股骨髕面前面的髕骨。 膝關節骨性關節面的表面均有一層關節軟骨覆蓋, 關節軟骨使粗糙不平的關節面變得平滑, 可減少關節面之間的摩擦, 關節軟骨富有彈性, 可吸收關節活動時的衝擊力。 同時關節軟骨根據不同的骨面而厚薄不同,
導致膝關節運動性疾病的根本原因是維持關節運動和穩定的骨關節、韌帶, 因各種原因發生結構和功能的改變造成。 從慢性損傷來說, 長期行走姿勢不正、年齡的老化和長期的磨損均可導致骨關節退變。 退變的病理特點是早期軟骨退變、鈣化, 逐漸發展到軟骨下骨質的增生、硬化、囊性變, 最後出現關節結構改變、骨贅形成、關節間隙狹窄, 造成關節完整性的破壞和畸形。 只有對負重力線不正常的早、中期患者進行針對性的改變關節負重力線, 才能避免或減輕關節面的進一步損害。 而平時經常磨偏鞋跟、行走姿勢不正常者, 負重力線肯定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