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又稱痔)的發生多與習慣性便秘、長期疾病引起的營養不良和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 如酗酒、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其營養治療原則如下:
1、黑木耳30克, 粳米100克, 大棗5枚, 共煮粥, 每日2次, 分早晚食用。
2、柿餅3個(切碎), 粳米200克, 共煮粥, 每日2次。
3、藕50克, 粳米100克, 砂糖20克, 共煮粥, 每日2次。
4、蚌肉200克, 先用花生油炒, 加入生薑末及水煮爛, 調味, 空腹一次食完。 2天一次, 14天一療程。
5、加纖維性食品的攝取
高纖維素膳食可使90%的高肛壓痔瘡病人症狀緩解或消失, 這是因為纖維素可刺激腸蠕動, 促進排便。 食物中的纖維成分不能被消化吸收,
6、正不良飲食習慣
長期飲酒除對肝臟有損外, 對痔瘡的形成和發展也有利, 應提醒痔瘡病人注意節制飲酒。 還應注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此外, 養成早起大便的習慣, 可有效防治便秘和痔瘡。
7、不厭粗
粗加工的食品因保持了較多的營養成分和纖維素而對痔瘡病人有利, 如果長期以精製食品為主, 糖類及蛋白質被小腸完全吸收, 大腸內積存少量食物殘渣,
8、治療原發病
對患有全身性慢性疾病的病人, 應注意營養的補充和原發病的治療, 以便減少痔瘡的發生。
9、注意補充營養
一些有症狀的內、外痔病人, 由於長期慢性出血或疼痛可造成心理緊張、食欲減退, 臨床上應給予注意。 在積極治療痔瘡的同時, 應注意補充營養, 防止貧血及營養不良的發生。 對一些出血量較大且持續時間較長的病人, 甚至可給予適當的靜脈營養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