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火是指無形之火與有形之痰煎熬膠結貯積於肺的病證, 即所謂"窠囊之痰"。 該證平時可無明顯症狀, 如因外邪或飲食內傷等因素則引致發作。 其症頗似哮喘, 症見煩熱胸痛, 口幹唇燥, 痰塊很難咯出等。 甚或出現頭部及耳後有痰核如串珠狀, 或髒下有結核的病症。 其核按之緊, 推之不移, 並兼見舌紅苔黃、脈弦滑數等。 因其由於肝火、痰鬱所致, 故名痰火。 痰火的檢查方法有:肺和胸膜聽診、肺和胸膜叩診、胸部CT檢查和胸部外部檢查。
1、肺和胸膜聽診:
肺和胸膜聽診是肺部檢查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2、肺和胸膜叩診:
肺和胸膜叩診是根據胸廓、肺組織的物理特性, 叩擊時產生的不同音響, 用以判斷肺部有無病變及其性質。 叩診的方法包括直接叩診和間接叩診。 間接叩診為常用叩診方法。
3、胸部CT檢查:
胸部的CT檢查是通過X線電腦體層攝影(CT)對胸部進行檢查的一種方法。
4、胸部外部檢查:
患者常有煩熱胸痛, 口幹唇燥, 痰塊很難咯出等。 頭部及耳後有痰核如串珠狀, 或髒下有結核。 其核按之緊, 推之不移, 兼見舌紅苔黃、脈弦滑數等。 患者還可表現出咳嗽以及氣喘等臨床症狀, 咳嗽劇烈者可伴有胸痛以及聲音嘶啞等臨床表現。
5、實驗室檢查:
痰液細菌學檢查可呈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