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 人們往往喜歡吃一些生冷食品, 還有人習慣把剩飯菜從冰箱中拿出不經加熱就吃, 這往往容易導致腸炎的發生, 引起腹瀉、腹痛。 部分病人或家屬憑著以往的經驗, 會找來一些家裡沒用完的處方藥或非處方藥自行治療。 這種省事的做法很不安全, 用藥不當容易耽誤病情甚至適得其反。 其實, 家庭用藥治腹瀉往往存在一些錯誤的觀念, 需要我們提高警惕。
1.腹瀉就用止瀉藥 其實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 因為許多腸道傳染病發病初期多有程度不同的腹瀉, 排泄物能將體內的致病菌與細菌產生的毒素排出體外,
2.隨便使用抗菌藥 這種做法不妥。 因腸道傳染病可由大腸桿菌、痢疾桿菌、變形桿菌以及病毒等引起, 故在選用抗菌藥前, 最好先做大便細菌培養, 明確致病菌種類, 再選用對細菌最敏感的抗菌藥或抗病毒藥物治療, 以免亂用藥產生耐藥性。
3.盲目使用止痛劑 有些病人腹瀉伴有腹痛時, 擅自服用解痙劑如阿托品、顛茄片等以達到止痛的目的, 殊不知這種做法非常不安全。 這些解痙劑對患有青光眼的老年人是禁忌, 可使青光眼病情加重。 此外,
4.稍有好轉就停藥 不少腸道感染患者常以腹瀉症狀為服藥依據, 即腹瀉嚴重時就多服藥, 腹瀉減輕時就少服, 稍有好轉就停藥。 這樣做很容易造成細菌對抗菌藥耐藥, 腹瀉反復發作, 時間長了會轉為慢性腸炎, 給治療帶來困難。 正確的服藥方法是:腹瀉、腹痛等症狀全部消失後, 繼續用藥2~3天鞏固治療。 有條件者應做大便細菌培養, 轉為陰性後方可停藥。
總之, 發生腸炎腹瀉後病人應到醫院找醫生診治, 按照醫囑用藥, 以避免陷入用藥誤區,
同時注意飲食控制, 攝入清淡、少油膩及含纖維素少的食物, 不喝甜飲料, 多喝白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