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體虛弱:有的少女體質虛弱, 平時又不注意鍛煉, 因此對疼痛的耐受力下降, 對輕微的疼痛也感覺支持不住。 一些青少年女性月經期間海裡部疼痛, 與有關肌群發育不全有關。
3、避孕工具:如果體內存在避孕工具, 尤其是宮內節育器, 常常會使痛經的程度加重。
4、精神緊張:一來月經就感到煩躁、焦慮、緊張和恐懼, 所以對疼痛的感覺比一般人敏感。 即使輕微的不適, 也會覺得疼痛, 而且精神越緊張, 越感到疼痛。 這種疼痛主要是由心理作用產生或加重的。
5、激素影響:月經一般是在卵巢排卵後的兩周左右來潮, 卵巢排卵以後逐漸產生黃體, 黃體能分泌孕激素。 孕激素產生過多能使子宮頸強烈收縮, 影響子宮裡的經血外流。 子宮裡的經血多了, 刺激子宮, 會引起子宮強烈恥縮, 因此產生疼痛。
6、子宮位置異常:若婦女子宮位置極度後屈或前屈, 可影響經血通暢而致痛經。
7、貪吃生冷:生冷、寒涼的食物會刺激子宮過度痙攣性收縮, 影響經血的正常排出, 從而引起痛經。
8、子宮內膜異位症:它與原發性痛經症狀極相似。 如果病人有進行性痛經或內膜異位症家族史(母或姐妹中有患此病者), 應早作腹腔鏡檢查以明確診斷, 及早進行保守性手術治療, 以保存生育能力。
9、子宮發育不良:子宮發育不佳容易合併血液供應異常,
10、劇烈運動:經期劇烈運動可能使經血從子宮腔逆流入盆腔, 造成子宮內膜異位, 引起痛經。
11、子宮的過度收縮:雖然痛經患者子宮收縮壓力與正常婦女基本相同(正常者壓力約為4.9Kpa), 但子宮收縮持續時間較長, 且往往不易完全放鬆, 故發生因子宮過度收縮所致的痛經。
12、遺傳因素:女兒發生痛經與母親痛經有一定的關係。
13、作息不規律:生活作息不規律容易引起內分泌失調, 常表現為月經不調和痛經。
14、婦科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子宮腺肌症、子宮肌瘤等。 子宮內放置節育器(俗稱節育環)也易引起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