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小學的時候養過蠶,
跟同學買幾條放在紙盒裡,
才孵出來時是黑色小蟲,
於是就摘幾片桑葉去喂,
大一點裝不下了就移至篩子裡去喂。
蠶不斷脫皮,
長得又白又胖。
然後,
整個蠶體呈銀色就不再吃桑葉了。
我就去找回幾枝油菜杆,
是那種打過菜籽的。
把蠶放上去,
蠶寶寶就會在上面吐絲,
“作繭自縛”。
學中醫後才知道,
蠶子一身都是寶,
僵蠶(感染白僵菌病死或人工接種的乾燥蠶)功能祛風定驚,
化痰散結。
常用于治療小兒驚風,
或風痰作眩頭昏;用於治療乳蛾(扁桃體炎)腫痛,
如六味湯(荊芥,
防風,
僵蠶,
桔梗,
薄荷,
甘草。
);治中風口眼歪斜:白附子、白僵蠶、全蠍(去毒)各等份並生用。
上為細末,
每服3克,
熱酒調下,
不拘時候。
(《楊氏家藏方》牽正散);治療破傷風,
如玉真散;治療溫病表裡三焦大熱,
其證不可名狀者,
方用升降散(僵蠶,
蟬蛻,
薑黃,
大黃);用於治療風熱頭痛,
方如菊花茶茶散。
僵蠶用治肝經風熱上攻之頭痛、目赤腫痛、迎風流淚等症,
常與桑葉、木賊、荊芥等疏風清熱之品配伍,
如白僵蠶散(《證治準繩》);僵蠶治療風疹瘙癢,
如《聖惠方》用僵蠶為末,
內服,
治風瘡癮疹,
可單味研末服,
或與蟬蛻、薄荷等疏風止癢藥同用。
僵蠶還能化痰散結,
與玄參,
浙貝母,
夏枯草配伍可以消瘰癘痰核。
蠶沙(蠶的乾燥糞便)功能祛風,
化濕和胃。
用於治療濕聚熱蒸,
蘊於經絡,
寒戰熱熾,
骨骱煩疼,
舌色灰滯,
面目萎黃,
病名濕痹:防己、杏仁、滑石各15克,
連翹、山梔各9克,
苡仁l5克,
半夏9克(醋炒),
晚蠶沙9克,
赤小豆皮9克。
水八杯,
煮取三杯,
分溫三服。
(《溫病條辨》宣痹湯);又如治療治霍亂轉筋,
肢冷腹痛,
口渴煩躁,
目陷脈伏,
時行急證,
方如蠶矢湯(晚蠶沙,
生苡仁,
大豆黃卷,
陳木瓜,
川連,
制半夏,
黃芩,
通草,
焦梔,
陳吳萸。
);再如治遺精白濁,
有濕熱者:生蠶沙30克,
生黃柏3克。
同研末。
空心開水下9克。
(《醫學從眾錄》蠶沙黃柏湯);治療風濕筋骨痛,
神經痛,
肢體麻木感:晚蠶砂90克炒燥,
盛入布袋,
浸泡於500克黃酒中,
7~10天后,
適量飲酒,
一日2次。
用於治療風濕痛或麻木不仁:晚蠶沙30克。
煎湯,
一日三次分服,
臨服時和入熱黃酒半杯同服。
(《現代實用中藥》)
蠶蛹有溫陽補腎、祛風除濕、健脾消積之功,
適用于腎陽虧虛,
陽痿遺精,
風濕痹痛,
小兒疳積等。
《備急千金要方》說蠶蛹能“益精氣,
強男子陽道,
治泄精。
”
1、蠶蛹炒韮菜可補氣養血,
溫腎助陽,
消除疲勞,
抗衰老。
適於高血脂、高血壓、動脈硬化、陽痿遺精、便秘等患者食用。
( 蠶蛹50克,
韭菜200克,
薑末、精鹽、味精素油等適量。
製作方法:將韭菜、蠶蛹分別 洗淨備用。
炒鍋置火上放入油,
將瀝淨水的蠶蛹略炒,
再放入韭菜段,
加入薑末、精鹽、味精翻炒均勻即可裝盤上桌。
)
2、核桃肉150克,
蠶蛹80克,
肉桂3克。
可以補益肝腎、健腦益智、溫肺潤腸、烏須黑髮。
適用於精血不足之腰膝酸軟、夜尿頻多、陽痿遺精、鬚髮早白、肺結核、咳嗽等症。
(用法:先將肉桂洗淨,
曬乾或烘乾,
研成極細末。
將蠶蛹洗淨,
晾乾後略炒一下,
與核桃仁同放入大碗內,
加水適量,
調入肉桂末,
攪拌均勻,
隔水燉熟,
即成。
可當點心,
隨意服食或早晚分2次分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