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患同一種癌症, 不同階段、有無淋巴或遠處轉移, 它們所採用治療方法是不同的, 當然其預後也會不一樣, 因此簡單確定為癌症還是不夠的。 醫生確定治療方案前, 除必需進行臨床分期外, 還應根據病理檢查結果進行病理分期, 對努力爭取良好預手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現以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乳腺癌為例來說明癌症的分期。
在惡性腫瘤臨床診斷中, 現在統一使用國際抗癌聯盟(UICC)規定的TNM分期法, 有利於設計治療方案、評價療效、探討治療規律、交流經驗、判斷預後等。 實際上也是各種腫瘤侵犯範圍臨床診斷的“速記法”。
T是“TUMOR”的第一個字母(tumor是腫瘤的意思), 代表原發腫瘤, 指腫瘤的大小, 用腫瘤的最大直徑來表示。 N是“NODE”(淋巴結)的第一個字母, 代表區域淋巴結有無轉移及數目。 M是“METASTESIS”(轉移)的第一個字母, 指遠離腫瘤原發灶部位有無轉移。
以分別在T、N字母後加0-4的數字, 表示腫瘤發展的程度。 如原位癌(TO)單純手術即可取得好的療效。 T1(Ⅰ期)指原發腫瘤小於或等於2-3分分, 或浸犯深度較淺, 術中冰凍切片如無轉移, 術後給化療或加放療。 如腫瘤已大於2公分但未超過5公分, 或淋巴結已有轉移(N1), 但尚無遠處轉移(MO), 稱作T2(Ⅰ期)。 術後一般都應加放療、化療, 有的還需內分泌治療。 Ⅱ期癌則腫瘤更大(大於5公分)、更深(T3), 淋巴結多有較嚴重轉移(N2)但尚無遠處轉移(MO),
如果臨床資料無法作出判斷時, 可在T、N、M旁以X來表示, 如TX指沒有最低限度資料可判斷腫瘤大小, 同樣NX或MX表明區域淋巴結或遠處轉移不能作出估計, 應進一步作行特殊檢查, 以求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