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家認為, 如果為二三歲的孩子留些勞動空間, 有利於他們通過實踐而增強獨立性、樹立信心, 在承擔中成長。
案例:每天臨睡之前, 3歲的勤勤都知道應該做完兩件事再睡覺, 一件是把所有的玩具整理好, 收進玩具箱內;一件是把自己換下的衣服放入洗衣框裡。 對於女兒的這個習慣, 媽媽看在眼裡, 喜在心裡, 覺得這是女兒長大了。 但外婆則不以為然, 覺得這只是勤勤發現的一個新遊戲, 玩膩了就不會再堅持了。
分析:確實, 早期讓孩子參與一些勞動, 是件充滿樂趣的事情。 因為對二三歲的孩子來說,
建議1:讓孩子做適合的小事
大多數2~3歲的孩子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 譬如簡單分類、撿起的東西丟進垃圾桶裡, 學大人的樣掃地等。 所以開始時, 可以讓他幫助分清哪雙是爸爸的襪子, 哪雙是媽媽的襪子, 哪雙是他自己的襪子, 再把已經疊好的衣物放到規定的地方。
提示:開始時不能一下子要求孩子做他還力所不及的事, 這樣反而會讓他感到懊喪, 失去信心。
建議2:不要讓孩子孤獨行事
父母在打掃房間時, 可以順便分給孩子一塊抹布, 教他怎樣把櫃子上的灰塵擦掉;或是父母在整理房間, 請孩子一塊參與, 跟孩子說:“你把地上的玩具撿起來, 我們一起把動物們送回家好嗎?”這樣比單純地下“軍事”命令, 更能引起孩子的興趣。 同時告訴孩子:“用完東西後放回原處, 以後找它們就方便了。 ”這時孩子雖然還不完全理解父母的話, 但長久以往, 就能潛移默化地增強孩子的理解力和意志力。
提示:孩子在參與勞動時, 最好別讓他一個人幹, 媽媽可以在他旁邊幹別的事, 這樣孩子不僅幹起來更興奮, 也比較安全。
建議3:孩子勞動時不要插手
如果孩子在幹活時沒有按照父母的要求行事, 父母不要全盤否定孩子的做法。 事實上,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需要自己不斷摸索, 這樣他們才能夠從勞動中學到東西。 如果在事後老是得到父母的指責和干預, 就會讓孩子感覺自己的努力白費了, 同時也給他傳遞錯誤的資訊:他幹事會讓父母失望。 以至挫傷孩子今後參與勞動的積極性。
提示:如果孩子做事時磨磨蹭蹭, 父母要克制自己取而代之的衝動, 要給孩子充分的時間。 如果父母想迅速做完的事,
${FDPageBreak}
建議4:鼓勵孩子做完一件事
如果交給孩子一件家務, 就要放手讓他堅持下去, 直至做完。 不要追求完美。 如果讓孩子把髒衣物放進洗衣機, 有時孩子不可避免地會把一隻髒襪子落在了地上, 此時父母不要急著上火, 而只需提醒一下即可。 然後以熱情的態度, 對孩子的努力表示感謝, 譬如給他一個吻或擁抱, 也可以製作一份家務成績單, 逐項打分, 鼓勵孩子樂於家務勞動, 主動做個小幫手。
提示:父母可以按時貼出要幹的家務內容, 用圖畫畫出來, 然後和孩子一起討論他能幹些什麼?想做些什麼?從而增強孩子主動參與的興趣。
連結
孩子喜歡的家務
色彩遊戲:讓孩子專門收拾黃色和紅色的玩具,
時鐘裁判:用計時器, 在規定時間內收拾好玩具。
配對遊戲:疊衣物時, 讓孩子把兩隻相似的物品放在一起。
喂水時間:讓孩子借助小水壺, 為植物澆水。
學會擇菜:教孩子把青菜外的黃葉擇去, 然後放在水中清洗, 並告訴他如何節約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