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天, 人們就會覺得皮膚嘴唇發幹, 時不時還會咳嗽兩聲。 這是因為, 肺臟很特殊, 喜歡濕潤的環境, 對乾燥敏感, 所以冬天容易出現燥咳。 中醫將咳嗽分為外感與內傷, 燥咳由風燥傷肺引起, 屬於外感咳嗽。
冬天咳嗽要因症施藥, 不能簡單地按照以往傳統的用藥習慣。 比如說, 有些人誤認為自己是普通的咳嗽, 隨意使用含可待因的鎮咳藥水或複方甘草合劑等其他中樞類鎮咳藥, 但這樣往往治標不治本, 只會一時掩蓋病人的咳嗽症狀, 但會拖延病情, 耽誤治療。
還有很多人認為咳嗽是感冒引起的,
究竟用什麼方法治療冬季燥咳最理想呢?
首先, 中醫在此方面有其獨到的研究, 按溫燥與涼燥辨證用藥, 效果顯著。 溫燥一般發生在初秋, 以咳嗽少痰、不易咯出、口乾咽痛為特點, 或伴身熱、微寒、頭痛等風熱表證, 治法是疏風清熱、潤燥止咳, 常用方劑為桑杏東加減(由桑葉、杏仁、豆豉、山梔子、貝母、沙參等組成)。
涼燥一般發生在深秋和初冬, 除了咳嗽少痰、咽幹鼻燥表現外, 往往兼有惡寒發熱、頭痛無汗等風寒表證, 治法是疏風散寒、潤肺止咳, 常用方劑為杏蘇散加減(由杏仁、蘇葉、半夏、陳皮、前胡、枳殼、百部、甘草等組成)。
除了中藥調治, 對於痰黏稠難咯出者, 還可以配合一些化痰西藥如沐舒坦等共同使用。 中藥潤肺止咳, 西藥快速化痰, 中西合璧, 相得益彰。 對於咳嗽伴膿痰或黃痰, 或出現發熱合併感染時, 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或其他西藥, 避免盲目用藥, 產生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