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楊式太極拳 學楊式太極拳應從修心開始

太極拳是一門修身養性的武功, 學習太極拳我們需要從修心開始, 只有心態修煉好了, 我們才能明白太極拳的思想及內涵, 從而有利於學習它的招式和動作,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講講楊式太極拳修心我們應做到哪些要求。

所謂, 態度決定一切, 我們練太極拳的時候, 心態調整好了, 就會對太極拳的認識更加透徹。

楊式太極拳修心的過程, 是去浮棄躁、修身養性, 進而達到“無為無不為”的境界的過程。 為什麼在追求太極真諦的修煉人群中淺嘗轍止、半途而廢者甚多?要害是習練者心不沉, 意不靜。

首先,

習練者對太極拳修煉必須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陳鑫拳論曰“ 運用在心, 此是真訣”, “身法端凝莫測, 收斂精神, 別無他訣, 心平氣和則得”。

運用在心, 就是在於心裡的領悟和參透, 心有所悟才能提升修煉的水準和境界。

故平素打拳, “臨場先去其輕浮慌張之氣, 清心寡欲, 平心靜氣, 招招循規蹈矩, 積久功熟, 然後此中層累曲折, 歷盡難境, 苦去甘來, 妙趣橫生, 心中有情有景自然打出神情來。 要知此皆人力所能為者, 至於無心成化, 是在涵養, 日久優遊, 以俟其自至則得矣”。

在練拳的整個過程中, 要嚴格按照松其身、鎖其心、定其神的要求, 認真盤練拳架。

力求做到松、圓、輕、柔、勻、沉、定、靜, 慢慢就會感覺到整個身心都融入大自然之中, 渾身上下像被大氣沐浴著一般,

進入一種虛無忘我之境界, 松柔之極, 寧靜之極, 輕靈之極, 舒服之極, 此所謂:“沿途纏綿, 靜運無慌, 肌膚骨節。 處處開張。 ”

太極拳的學習要領, 正如做人一樣, 要懂得沉、定、靜, 慢。

拳經至此, 可以觀矣:練者情景交融, 妙趣橫生;觀者稱奇叫絕, 心往神馳, 身臨其境。

其次, 要有正確的太極修煉觀, 功從平常中得, 拳從自然中來。

“入門引路須口授, 功夫無息法自修”。 如果我們習練太極拳之人, 不能達到身心兩健, 何來體悟, 又如何達到“腹內松淨氣騰然”、“氣遍身軀不稍滯”的境界?這些都是從平常、自然中得來的。

正如恩師和定乾先生經常說的:拳裡的一些東西, 是可得不可求的, 一句話道出了由心知而到身知的過程。

也進一步說明習練者要把拳理拳法融進拳架,

一絲不苟悉心苦研, 自然會水到渠成、體悟於身。 不貪、不欠、不丟、不頂, 勿忘勿助、松靜自然, 這是對練拳者心態素質的基本要求。

“無念神自清, 清而心意定”。 心靜神定才能體松、氣沉、神凝, 才能體現太極拳古樸凝煉的風貌。

太極拳是一種性命兼修、身心兼練的拳術, 故有人稱太極拳為神經體操和心理訓練方法, 只有心志淡泊自在, 才能使身心寧靜致遠, 使健康和功夫漸人佳境。

正如太極拳家孫劍雲所說:“追求恬淡虛無這種心境, 正是為了使我們能夠做到漸修的持之以恆, 並在這漸修中能淡化欲望達到靜悟, 悟者何?拳與道合耳。 ”

楊式太極拳太極拳可以是精、氣、神的高度協調統一下的形體運動,

可以是以內養外、以意導氣、以氣運身, 從而達到身心雙修的一門學問, 也可以使是在松靜自然的狀態下, 靜養靈根、內固精神、外示安逸的一門藝術。 讓我們在自然無為、勿忘勿助中去體驗太極拳的神奇魅力吧!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